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便民服務 > 沙鹿鎮志 > 地理篇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水文

第五章 水文

 

第一節 地表水 

 

  分布於本鎮地表上的水體,計有天然溪流、人工灌渠和池塘三種,都和居民的生活有密切關係。

 

一、天然溪流

 

  由於本鎮年降水量不多,故各溪谷經常乾涸見底,唯有竹林南、北溪和北勢溪、南勢溪的中、下游常年有水,其餘皆呈乾谷狀,僅在雨季供地面逕流之排水。因此在乾涸的中上游河床常見橫亙其上的攔砂壩,以及相思樹林和野草叢生的景觀。各溪流長度及流經地區詳述如下。﹝圖5-1:沙鹿鎮水流系統圖﹞
  (一)橋頭寮溪:為本鎮之北緣界河,流經本鎮部分,長約二十公里五百公尺,

其源於西勢里神清路西勢寮橋頭的東側,為順沿台地坡面發育成的順向河,河谷深切。向西流入清水鎮匯注米粉寮溪。
  (二)鹿寮南、北溪:鹿寮北溪長約二公里五百公尺,鹿寮南溪長約三公里八百七十五公尺,皆源於大肚台地,是西勢寮之西側、南側的諸順向河之匯流;西流至鹿峰里結合鹿寮山東側的橫山斷層谷,分別折向南或北流,在惠清橋南方二溪合流,流入清水鎮,為鹿寮大排水溝。
  (三)竹林北溪、竹林南溪:竹林北溪長約四公里六百五十公尺,源於犁份里新西勢寮附近,經由犁份到竹林後,因有泉水湧出才有固定水流,沿中棲路北側西流納入五福圳支渠。竹林南溪長約四公里七百五十公尺,亦源自大肚山諸順向谷,但自紅毛井以西,始漸有固定水源,至番婆橋附近有數處湧泉,故水量大增,流經沙鹿市街,在沙鹿大橋南側亦納入五福圳。
  (四)風騷溝:源自本鎮興仁里第三公墓南側,長約一公里三百五十公尺。由台地西端向西流經斗峰橋,最後在斗抵北側歸入三條圳。
  (五)北勢溪:長約六公里,源頭也是匯集大肚台地各順向河,到北勢頭後始常有水流,經坑仔底、埤尾之南側,西經斗抵入三條圳。
  (六)南勢溪:長約六公里二百五十公尺,源自大肚台地斜坡的諸順向谷,水流在通應祠南方匯聚後,向西流經南勢坑,自南勢橋東方約一百公尺處直到潭仔墘,為本鎮與龍井鄉之界河,再向西經梧棲流注台灣海峽。
  (七)鷺山坑溪:為本鎮與龍井鄉之界河,流經本鎮部分的長度約二公里一百五十公尺。

 

二、人工灌渠

 

水圳全在西部平原地區,主要為由鹿峰北接自清水引進大甲溪水的五福圳(照片6:五福圳)。沿星河路和鐵路南流,灌溉鹿峰、鹿寮兩里水田。其次是集風騷溝、北勢溪之餘水,灌溉鐵路以西地區的三條圳。

 

三、 水塘

 

  本鎮目前並無水塘,但過去在公館西勢寮和鹿仔港寮、晉江寮、六路厝等地,都各有一處蓄積雨水和地表逕流的大水塘。面積較大的兩處是在公館和西勢寮,但目前公館早已做空軍基地之用,而西勢寮之水池,也已遭填平改為社區公園,僅鹿仔港寮尚留有乾涸之舊日積水池遺跡。

 

第二節 地下水

 

  由於本鎮降水量不多,地表可用之水有限,因此有必要了解地下水資源的分布與性質。

 

一、含水層

 

  清水以南的沿海平原,主要地層結構是沙、沙土和黏土層。含水層所分布的粗沙層有三層,一百公尺以內的地層中,含水層的厚度約在三十至四十公尺之間。地下水分二種,一為在表土之下淺層含水層中的自由水,厚度較薄;一為粗沙層之上有黏土層而形成之受壓水(徐達容,一九八二)。
  大肚台地的主要地層結構是紅土、沙、土石、沙礫、黏土和礫石層。在北勢頭、晉江寮和六路厝等地區,主要含水層的沙礫層有三層,粗沙一層、礫石一層;一百二十公尺以內地層中,含水層厚度約在三十五公尺至八十公尺。地下水分二種:一為地面三十至四十公尺以下的自由水;一為沙和礫層之上有黏土層或土石層,而形成之受壓水(圖5-2:沙鹿鎮自來水井和水利局觀測井地層剖面圖、表5-1:沙鹿自來水井水利局觀測井地下水位及出水量)。

 

二、水位和流向

 

  地下水位即地下水面的海拔高度,由地下水位等高線的分布狀況,可顯示出地下水的流動方向。
  地下水位等高線大致與地形等高線相配合,地下水位變動與降水之發生有極密切的關係。如除水當日或次日,水位立刻上升;降水停止後,水位也迅速回復到原來穩定的水位。雨季和乾季的地下水位也有高低。在本鎮西部清水海岸平原區,枯水期和豐水期的地下水位由東7.5公尺向西降低至約5公尺(徐達容,一九八二),僅北部鹿峰衣帶超過10公尺,但冬、夏變化均極微小,在一公尺以內。大肚台地乾、溼季地下水位變化亦小,約0.2公尺(表5-1:沙鹿自來水井水利局觀測井地下水位及出水量)。
  由地下水流線,顯示大肚台地是補注區,地下水由大肚台地向西流向清水海岸平原,流入台灣海峽(圖5-3:沙鹿鎮枯、豐水期地下水流網圖)。

 

三、水量

 

  本鎮西部平原區的地下水蘊藏量有三千九百八十八萬立方公尺(39,880,000m3)(註2),大肚台地上各有自來水用井的日出水量:紅毛井約一千三百立方公尺(1300CMD),北勢頭一千五百~二千四百立方公(1500~2400CMD),晉江寮一千二百~一千五百立方公尺(1200~1500CMD),六路厝一千四百~三千立方公尺(1400~3000CMD)。

 

四、水質

 

  一般利用電導度值了解水中溶解之固體含量,以概知水質之好壞。電導度超過1000μυ/㎝(微姆歐/公分),被視為有害健康而不能飲用的水。750~1000μυ/㎝為高鹽分水,250~750μυ/㎝為中鹽分水,250μυ/㎝以下為低鹽分水。本鎮平原區地下水電導度不高,豐、枯水期變動量也不大,至多為26μυ/㎝。在空間分布上,愈向東接近大肚台地補注區的值愈低,愈近流出區愈高;例如枯水期鹿峰是161~214μυ/㎝,市街區300μυ/㎝以下,味丹公司350μυ/㎝(徐達蓉,一九八二)。大肚台地區,根據自來水公司的資料,都在200μυ/㎝以下。
註(2):清水以南海岸平原面積61,400,000㎡,地下水總蘊藏量470,940,000m3。本鎮20公尺以下平原面積有5,200,000m3,由此即可估算出本鎮部分之地下水蘊藏量。

 

五、泉

 

  地下水天然湧出者,即為泉。本鎮泉多分部於:(1)地形轉折很大的地點,例如台地與平原接觸地帶的鹿峰、鹿寮(照片7:鹿寮山麓的湧泉)和斗底的沙田路側;北勢坑面上的過洋仔。(2)河床低地區(照片8:南勢溪湧泉),南勢溪、北勢溪和竹林南溪、竹林北溪的河床,以及附近水田有多處湧泉。例如古來沙鹿街居民最依賴的番婆井、王爺井、媽祖宮口等三處泉水,均在竹林南溪溪畔。
  鹿峰和鹿寮山麓地帶的泉水,分布於標高約20公尺處,屬半受壓的自噴地下水。乃因與補注區(大肚台地)間的水力坡降甚大,致水壓增大,往昔即使地下水之上部是砂土層,也會自噴。含水層約在地下三十~四十公尺以下之處,由於補注量小自噴量也小,降水少的季節甚至出現枯竭現象,待降水量充足,才又重新自噴。
  自噴井分布範圍,早期可至沙鹿街,但在人口和工廠增加後,因抽水量增加,致水位降低,目前已不見自噴井。不少泉水也因而不復湧出,目前僅知湧泉有鹿峰二處,竹林北溪、竹林南溪和南勢溪各一處(圖5-4:沙鹿鎮昔日主要湧泉分布圖)。

 

第三節 水平衡 

 

某一區域在一定期間內,水量的收入和支出的均衡狀態,即水平衡。僅就降水量、蒸發散量和逕流量(過剩水量),來探討大氣水循環過程中的水量平衡狀態,稱為氣候水平衡。台灣中部地區的氣候水平衡狀況,是在秋、冬季有六個月以下的土攘水份不足。沙鹿地區一般在十月至一月間,土壤水份有不足的現象,四~六月則有剩餘水但是在清泉崗一帶,僅十一、十二月的土壤水不足,五~八月土壤量有剩餘(表5-2:沙鹿地區的氣候水平衡,圖5-5:沙鹿地區的氣候水平衡)。

 

第四節 水資源利用 

一、 灌溉用水

  本鎮灌溉用水的水源,主要為竹林南、北溪和風騷溝、北勢溪、南勢溪等地表水流;部分為天然湧泉。這些水源提供灌溉各溪沿岸及其下游平原的水田,如斗抵、潭仔墘、埔尾、南勢坑、南勢、坑仔底、埤仔尾等村落,以及沙鹿街以西的水田。至於鹿峰、鹿寮及田尾一帶的灌溉水源,則使用外來水源,即自清水鎮北方,引入大甲溪水的五福圳。
  (一)傳統利用形態:本鎮水田區傳統上都是直接引溪水,或是利用田中的自然湧泉灌溉水田。西北部鹿峰、鹿寮一帶早自清朝雍正年間,已用五福圳灌溉水田,僅少部份是用山麓湧全灌溉,而西、南部則水源皆來自本鎮溪水或田中湧泉。
  (二)現今利用形態:民國五十年代以後,逐漸轉變成乾季抽地下水,雨季仍用溪水灌溉的形態。乃因一般家庭及工廠,漸多鑿井抽取地下水使用,致地下水位降低,溪水流量日減,迫使農民在乾季時改抽地下水灌溉。例如味丹食品公司設廠,長期大量抽取地下水,影響最大的是斗抵里和興安里,湧泉停止出水,灌溉水源短缺,導致農民改變了取水方式。而北勢頭一帶自來水井的陸續鑿設抽水,也使北勢溪水流量變得極少;加上又有漂染工廠的設立,水質漸優養化,影響秧苗生長,使得坑仔底、埤尾的農民不敢使用溪水,改抽地下水灌溉。此二村落農田抽用地下水的時間和前述斗抵、興安里同樣,以約有三十年歷史了。

 

二、生活用水

 

  歷來沙鹿鎮一般的家庭生活用水,有五種形態:(1)埤塘水(2)溪水(3)泉水(4)井水(5)自來水。玆分述於下(表5-3:沙鹿鎮生活用水形態之變遷)。
  (一)埤塘水:本鎮地下水位較低地區,也是水源較缺乏地區,傳統上都利用埤塘儲積雨水或匯集地表逕流,供日常生活之用。本鎮傳統使用埤塘水的地區,分布在大肚山頂部、公館、西勢寮和鹿仔港寮、六路厝、晉江寮等地區。由於這些地區都位在大肚台地,表土層為透水性極差的紅土,利於地表水的滯留,但水色濁度大,常呈紅色,需用明礬澄清後再使用,故一般慣稱為「紅土水」。
上述這些地區目前多已使用自來水或抽地下水,但其用水形態的變遷則各有不同。



    1. 公館:有四個不同的階段。(1)紅土水期:原有一個好幾分地的大池塘,池中心有一小丘突出,大旱不涸,是整個村落居民的水源地,池中養有鴨、鵝等水禽。(2)乾季運水期:可能人口自然增加使然,在日治時期昭和年間(五十多年前),庄民為增加蓄水量將池心小丘鏟除,此後乾季便出現缺水的現象:村民在缺水期用牛車到山下載水,其取水地點有二:多數到東側山下大雅鄉六張犁庄外路邊載取圳水,一部份到西側山麓竹林北溪凹岸泉水湧出處(今沙鹿高工對面橋下,照片9)載取溪水。次期是公館人用水最辛苦的時期,當時流傳一句話「借柴兔還,借水要還。」道盡此一時期水之珍貴程度。(3)自來水期:約在民國四十二年左右,公館地區開始裝設自來水,是本鎮最早使用自來水得地區之一,然好景不常,民國四十八年公館被選定設立空軍基地,迫使居民遷居於之清泉、公明二里和新西勢寮等,既無紅土水又無自來水之設的地區。習慣使用自來水的村民,此時採取偷接營區自來水的策略,約至民國五十七年,使復有自來水管線之埋裝。但新西勢寮則早再五十年代初,已由西勢寮接自來水管使用。

 

    1. 西勢寮:僅有紅土水和自來水二個階段。(1)紅土水期:埤塘在村落南側,供全村使用,不曾乾涸。取水方式一如公館,挑水回家待沉澱澄清後使用。此一傳統用水形態自清代直至約民國四十二年。(2)自來水期:與公館相同約自民國四十二年開始埋裝自來水管,大池逐漸失去其重要性,近年已遭填埋,供做社區公園之用。

 

    1. 鹿仔港寮:用水方式分紅土水、井水和自來水三期。(1)紅土水期:此種用水方式持續時間最長,直到約民國六十七年(十五年前)才改用抽取井水。目前雖留有蓄水池原址,但已無水(照片10)。(2)井水期:抽取地下水使用,約始自民國六十七年(十五年前),直到目前多數人家仍用井水。(3)井水、自來水混用期:民國七十八年以後埋設自來水管,除沿屏西公路旁少數住家接裝自來水使用外,多數住家至今仍用井水。

 

    1. 六路厝:可分挑水期和自來水二階段。(1)挑水期:是本區自傳統以來至約民國六十四年(約二十七、二 十八年前)的用水形態,雨季利用紅土水,乾季則到北勢國小附近的過洋仔(俗稱湖仔堀)挑水,因此放學順便挑水回家,成了小學生每日例行之工作。水源有井水和湧泉二種。但婦女則須背竹簍下坡至過洋仔洗衣。每到沙鹿街購物,也必到番婆井一帶取水回家。被街民以「山頂鬼,一擔衣,一擔水。」取笑之辛酸,至今老一輩仍印象深刻。(2)自來水期:民國五十四年埋設自來水管之後,目前全區已改用自來水,方便不少。

 

    1. 晉江寮:用水形態和六路厝同樣分二期,但掌握水源的方式同。 (1)公井挑水期:傳統以來至約民國五十二年時,本區雨季使用紅土水,乾季至北勢頭的晉江寮人購地所鑿公井或過洋仔取水,婦女洗衣仍需下山。(2)自來水期:自民國五十二年裝設自來水管以後,目前全區已改用自來水。



  上述五個聚落,是本鎮水資源最缺乏的地區,隨著社經環境的改善,而逐漸走向使用自來水的形態。然而經歷過挑水、運水和偷水期的人,均視那一時期是其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
  ﹝二﹞溪水和泉水:傳統利用此二種水源的地區,都是有水田分布的水源充裕區。包括台地區過洋仔的福興里、南勢里和平原區各溪下游的聚落。其用水形態的變遷,歷經:(1)溪水或泉水(2)井水(3)自來水等三個階段。但在台地區和平原區有差異。



    1. 大肚台地區:過洋仔、坑仔底、埤仔尾和南勢三聚落的水源市北勢溪,南勢坑的水源則為南勢溪。
        (1)南勢坑:傳統形態是挑南勢溪水,接著約在四十年代初在庄內鑿公井一口挑水,直到約在五十四年改用抽水至各家;至少再自民國六十年以後,逐漸成自來水和井水混用形態。
        (2)坑仔底、埤仔尾和南勢:傳統上都是挑用北勢溪水,約至民國五十二年,均在村落下方河階崖下鑿公井,以後改用抽水方式,自來水管理埋設可能至少在民國六十年左右,目前全區已改用自來水。
        (3)過洋仔:為北勢溪上游,主要有湧泉,居民是井水、泉水皆用。北勢頭自來水廠設立後,逐漸改用自來水。

 

    1. 平原區:由南向北可分成三區。
        (1)潭仔墘、斗抵和埔尾:此三村落傳統水源是溪水和泉水兼而有之,分別是南勢溪、北勢溪和風騷溝水,及位在太平路口沙田路東側的土地廟前和天池幼稚園沙田路西側的湧泉。在民國五十年前後陸續改抽取地下水,斗抵里在民國七十五年八月,埔尾在民國七十七年九月接自來水管,目前是井水、自來水混用形態,但潭仔墘地區仍多年用井水,而少用自來水。
        (2)沙鹿、美仁、居仁、洛泉里:是沙鹿主要市街區,其水源傳統為泉水、井水。主要分布於位竹林南溪畔的番婆井、王爺公井和媽祖宮口等三處湧泉,沙鹿國中南側另有湧泉;在民國五十年前後改為自挖井水,約民國七十年以後,才陸續接用自來水,以民國七十七年最多。目前是使用自來水為主,兼用地下水地混用區。
        (3)鹿峰、鹿寮:此二地區傳統地用水形態係水源為地下湧泉的井水,但鹿峰、鹿寮和永安莊三村落水井皆為自噴井水,傳統上是以公井地形式取用泉水,但至今各戶為求方便多自抽地下水,因此使水位下降,公用湧泉井目前僅餘鹿峰青陽實業公司對面二處,由於地下水質尚佳,故成地下井水為主和自來水的混用區,單鹿峰一里的水井便約有二百五十之多,鹿寮永安莊以北地區,幾全抽取地下水,少數新建屋才接用自來水。



  ﹝三﹞井水:本鎮古來即利用井水的地區,分布在大肚台地拔高四十~六十公尺地區的犁份、竹林、紅毛井、北勢頭、三角仔、埔子和三塊厝等地。最早是挖公井取水,但目前除犁份全莊仍共用一口井﹝照片11:犁份公井﹞外,其餘各地皆自抽地下水與自來水混合使用。但混用比率自來水多的地區是埔子,早在民國五十四年即開始接裝自來水,民國七十五年較多人改用自來水。而其他各地,仍以用井水居多,接用自來水者,也多為公路兩側之住家。
  ﹝四﹞自來水:本鎮自來水水源,都鑿井抽取大肚台地北勢坑面的地下水,水井過半數分布在北勢頭地區﹝圖5-3:沙鹿鎮生活用水形態之變遷﹞。竹林里靜宜大學東、北側,晉江寮和六路厝,都有鑿井抽取地下水,但僅提供中、南部各里使用。至於北部的鹿峰、鹿寮、清泉、公明和西勢五里的自來水源主要是神岡水庫的大甲溪水和部分清水地區的地下水。鹿峰、鹿寮屬於清水營運所的供水轄區,而清泉、公明和西勢三里則屬大雅營運所供水轄區﹝圖5-6:沙鹿鎮自來水供水系統及水井分布圖﹞。

 

  上述五種水資源的利用形態,除紅土水外,其餘四種到目前為止,都一直在使用中。生活用水雖有自來水化的趨勢,但普及率一直不是很高,沙鹿營運所的供水區,自來水普及率從民國七十四年的59.9%到民國八十一年增為72.66%,而向來地下水豐沛的鹿峰、鹿寮地區,自來水接裝意願不高,普及率由24.24%增加為32.75%。水源缺乏的公館、西勢寮地區,則普及率一直是100%。就各里自來水使用狀況,全里皆用自來水的僅缺乏水源的晉江、清泉、公明和西勢寮四里,其餘各里則與其他水源混用。

 

三 、工業用水

 

  絕大多數工廠用水為地下水,但食品罐頭公司因受法規限制,必須用自來水,故呈現自來水和地下水配合使用的情形。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4-03-28
  • 發布日期: 1994-01-01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沙鹿區公所
  • 點閱次數: 8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