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形 第一節 地形分區 本鎮的地形主體是台地和平原兩種,依林朝棨﹝一九五七﹞的地形分區,本鎮東西部分屬大肚台地和清水隆起海岸平原二大地區(一九五七)的地形分區,本鎮東西不分屬大肚台地和清水隆起海岸平原二大地形區(圖3-1:沙鹿鎮地形分區及主要地形面分布圖),茲分述於后。 一、大肚台地區 本鎮東部(即清水斷層以東)為台地地形,面積約三五‧六二平方公里,係大肚台地之中部。涵括公明、清泉、西勢寮、犁份、竹林、紅毛井、晉江寮、六路厝、北勢頭、坑仔底、三角仔、三塊厝、埔子、鹿仔港寮和南勢坑等主要的村落,以及部分沙鹿街區。 ﹝一﹞古海岸平原面:台地頂部都是古海岸平原,乃中更新世時,崑顗山層被侵剝成的老平坦地形面;對比紅土緩起伏面(LH面),細分為大肚面和公館面二區。南部的大肚山面最高達三百零一公尺,但北部的公館面僅約二百一十五公尺;此種高度差異,可能因造構運動影響,大肚背斜軸部作不均衡隆起,形成高區與高區之間地勢較低鞍部所致。
本面在高度上,大部分地區是介於四十公尺至六十公尺,地勢平坦,僅在東南部與大肚面接觸的斜坡地帶稍高,由六十公尺高到約一百七十五公尺。因此也是聚落和農田的主要分布地帶。 二、清水隆起海岸平原區 分布在本鎮清水鎮斷層以西地帶,平原之延長方向與大肚台地之延長方向平行,東西寬約0.5~1.1公里,南北長約5.8公里;面積四‧八四平方公里。 第二節 地勢分析 一、 高度 ﹝1﹞絕對高度:即指以海平面為基準的海拔高度。整體而言,本鎮東高西低呈階梯狀下降(圖3-2:沙鹿鎮等高線地形圖、圖3-3:沙鹿鎮地形剖面圖)。大肚台地頂部是最高的第一階,最高點在本鎮東緣與大雅鄉的交界處,高約三百零一公尺。由此向南、北逐漸降低。至清泉崗地區高約二百一十公尺,牛頂頭南側約二百六十公尺。由此高區向西逐漸低降,西部平原區高度多在5~10公尺高。以竹林南、北溪為界,南北高度變化稍有差異:
﹝二﹞相對高度:一般而言絕對高度可以顯示地勢高低,但相對高度(高度差)則可以顯示地表起伏狀態。 二、 坡度 地表的傾協程度,通常以坡度百分比表示之,其與土地利用形態和規劃土地的開發有密切的關係。
造成本鎮坡度分布的空間差異的主要原因,除前所提及地質構造得環境背景造成的高度差以外,就是後來沿斜坡波面和斷層線所發育的順向谷和斷層線谷,長期以來受雨水不斷沖蝕的結果。 三、 土地開發潛力 第三節 地形演育 要了解本鎮所在地區的地形演育,必得知道大肚台地和清水隆起海岸平原在整個台灣地形發達史中的位置,以及影響本鎮地形演育的主要因素。因此本節分別就台灣地形發達簡史、沙鹿地區地形得演育過程兩方面來討論。 |
---|
:::
現在位置
首頁
> 便民服務
> 沙鹿鎮志
> 地理篇
地形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4-12-02
- 發布日期: 1994-01-01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沙鹿區公所
- 點閱次數: 10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