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便民服務 > 沙鹿鎮志 > 開拓篇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水利興築

第三章 水利興築

        農業的發展與水利興築關係至為密切。本鎮山多平原少,大肚台地上,主要旱作種植,並築水塘儲水以應需要,這種貯水方式,在大肚台地上甚為普遍。因受大肚山台地斷層之影響,有些地區也有水源之利,如六路里過洋仔的「田仔湖」﹝註二三﹞,以及洛泉里一帶。﹝註二四﹞不過隨著土地的開墾,水源的需要變得更迫切,五福圳是灌溉本鎮平原最重要的水圳。

        五福圳圳頭原在朴仔籬山口,與灌溉台中平原的貓霧亦同源,難免有水利糾紛。尤遇旱年,水源銳減,上游東堡農戶,常將水源全部堵住,本區附近因而缺水。曾為此訴諸武力,造成三人犧牲,後經官方判定:不論亢旱每年二月初二起讓出十分之三的水給西堡使用。此三分水,鄉人稱為「人命水」﹝註二五﹞。乾隆二十七年五月貓霧巡檢給立「水利社訟碑」,止息訟端:

        「侯補分州□理臺灣府彰化縣貓霧司加三級記大功三次戴,為抄案飭遵,以杜後訟事。

        案蒙本縣正堂胡,□□□委勘呂必安具控蕭希旦等強拆□□埤、蕭希旦具控敦仔等違斷復築一案尊因,本司遵即親詣該處,隨同兩造及埤長、番漢人等查勘情形,並訊各供:緣廖盛等水圳勢近大甲溪,其源從朴仔籬山口而出。該處水源泛散,廖盛等有圳一條,設埤一座,決水引灌東邊一帶田畝。距千餘步之下,又有圳一條,設埤一座,決水引灌西邊一帶田畝。兩埤俱存,蕭希旦等並無強拆。其二埤之下,最後添築一埤,先蒙前憲張勘訊押拆。廖盛等已經遵拆,現有埤跡可考,亦無復築。惟蕭希旦之田在下坵,□上流灌溉禾苗;如遇天□久旱,廖姓佃民若將草蓆遮阻,□水絕流,未兔受累,端□由此而起。茲同兩造酌議,除前憲斷拆一埤永不許廖盛等復築外,其二埤□用□砌成,□水由縫道流出。嗣後旱歲,不得阻以草蓆,聽水自流,以資分灌等緣由;繪圖詳覆縣憲。蒙批:據勘訊明,該兩造均已允服,‥‥。據此,除飭遵依申送外,合亟出示飭遵。為此,示仰東保業戶廖盛、張振萬、敦仔及埤長、佃民呂必安等、西保業戶蕭希旦、佃民鄭日省等知悉;嗣後爾等務遵本司詳奉批案,除前憲張勘諭拆去最後一埤,永不許廖盛等復築;其□二埤,遇有旱年,不得用草蓆遮阻石縫之水,聽其自流。蕭希旦亦不得藉端強拆廖盛等□埤,永息訟端。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二十七年五月□□日給。業戶張振萬、王昆清、賴成勝、陳元秀、張文□同立右。」﹝註二六﹞

        雖經官方裁示東保不得以蓆草阻斷水流,但爭紛仍有,乾隆三十三年四月,官方定汴三七分灌,並立「分爭水利示禁碑」,茲錄於下以觀詳情:

        「為瀝陳苦情等重,案蒙欽命巡按臺灣按察科掌印給事中覺羅、工科掌印給事中朱批:據傳興球、李鼎耀、英文和、紀文環、黃若彩、蕭元登等具控張鳳華、墩仔、秦廷鑑等違斷絕流,奉批仰縣查案,詳報核奪等因。經本縣備錄周元良、楊士等原斷控案詳:看得貓霧大肚東、西保民番分爭水利一案,緣該處水道由大甲溪發源,流經朴仔籬口分流灌溉東、西保民番田地,向來三七得水。及東保墩仔、奏廷鑑、張享生等經就朴仔望口砌塞源流,故西保周元良等具詞。仰縣集訊之下,悉得前情;當將該犯分別押枷□□,□令疏通,定汴三七分灌。隨據差保會同二比,前往朴仔籬首埤開圳處所公同執索量明共十五丈,照斷三七。東保民番應得水汴十丈零五尺,西保民番應得水汴四丈五尺,淺深均分,各投具結。定過水汴分灌,具依存卷外,嗣後毋論溪流變遷盈涸,永遠定以三七為汴,分流灌溉,毋定奸番、奸民抗斷滋事,復起爭端,致干嚴究,此判。奉批:該業戶等均於雍正年間開墾水田,共享灌溉,東西相安久矣。自東埤各業佃倚居上游,忽於舊有二埤之外,添築第三埤,遏絕西保下流分灌,致起爭端。前任張令親勘,實有三埤,押令拆毀,是肇固由來矣。訊斷後,不得翻案添築;又於第二埤用草蓆遮斷,泥填石縫。每逢歲旱,輒肆□防,較計其□固在東保。若仍照前斷草率了事,不但構訟不休,而且西保民審實有旱患。況□之歲旱欠水,東埤自救不暇,焉有盈餘,以濟西保?使果有餘水賣人接濟,則其從前之添埤□草欄泥填,種種橫毒,在張達京、呂必安、墩仔等原為霸佔賣灌起見,並非自已灌田之不足,其獲罪可無可貸矣。本七分灌,就朴仔籬第一埤圳處照斷估量十五丈之數,令東保民番得水汴十丈五尺,西保番得水汴四丈五尺,以便分溉田地。至定汴以後,遇有修濬埤圳工程,俱照東七、西三分數,出力公辦;不得推諉,亦不許埤長人等藉端索騙,違者重處。仰縣遵行,勒石永守,以杜爭端,以昭平允;慎無陽奉陰違,致干察出題參可也各等因。□奉此,除備錄批斷緣由,報明本道、本府外,後移分縣就近勘定,繪圖貼說,移覆去後。續遵移覆:親臨該處,會同東、西兩保及通土、民人等查勘。原定汴之處大溪中央,已經淤成石壩,南北分流,難以定汴。就處相度情形,將西保原開小圳,著令填塞;即於下□□流寬窄相等處所,通丈一十四丈,東保分出七分計九丈八尺,西保分出三分計四丈二尺,於汴口兩旁堆積石仔為界。仍當場面諭,嗣後毋許混爭,致生事端。現在流灌兩平,民番相安等因。

        遵此,合飭勒石遵守,以杜爭端。為此,示仰貓霧揀大肚來、西保民番遵奉憲行批斷事理,立即勒石,永遠遵守。嗣後,毋論溪路變遷廣狹、水源盈涸,總以第一埤源頭處所照斷,東七西三,淺深均平,分流灌溉。倘敢陽奉陰違,□防遮欄塞絕,或被告發,立即嚴拏,通詳治罪。各宜凜遵,毋違!特示。

        乾隆三十三年四月□□日立。」﹝註二七﹞

        雖然三七分灌解決五福圳水源的一些問題,但同光之際又有人在大甲溪北岸今后里鄉枋寮一帶截斷溪流築圳灌溉,致令五福圳又有缺水乾涸的現象,為此引起兩方之訴端。茲將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五福圳結狀諭示碑」與「五福圳爭水示禁碑」錄於後,以供參考:

        「特授臺灣府知府在任候補道陳,仰臺令葉、苗令沈勘諭具遵依甘結狀。

        本年亢旱,臺灣縣大肚保之人循照舊章程,朴仔籬地方決三分之水。不意,中途被苗栗縣民張廷材﹝即張戇﹞在枋寮地方之下鑿圳兩道,橫截溪流;致臺邑大肚保水田,更益乾涸,紛紛爭控,致令填塞圳道。今經臺、苗兩縣會勘定斷:查張廷材﹝即張戇﹞所開兩圳,已歷二十餘年之久。其上流穿山數十丈,所費工資尤屬不輕;以兩圳須令填塞,實有為難。且當年溪充足,以其有餘分潤墩仔腳等處各莊之旱田,於此無損、於彼有益,有可不可?斷令不必填塞,常年溪水充足,仍照舊引灌。至現時圳道不通,墩仔腳等處各莊人民牲畜皆憂乾渴;斷令於四月初三日引灌一晝夜,如再不雨,四月十一日復引灌一畫夜。嗣後每隔八日,引灌一次,仍以一晝夜為準,俾資渴飲。兩邑之民,各宜道照,按時引灌,無得爭多競寡,致滋事端。張廷材﹝即張戇﹞等須知朴仔籬所決三分之水,本屬臺邑大肚堡應有之水份,現係情讓;以後如再遇旱歲,不得援以為例。務亟自覓水源,開濬疏通,令其充沛,以防備災;庶乎利己而不損人,方臻妥當。著各具結完案,自此定斷以後,永不准在大甲溪濱另穿山洞及另開埤圳等情;並著遵照大肚保眾業戶等遵照。合具遵依結是實。

        光緒二十年﹝歲次甲午年﹞九月□□日立置﹝三月諭示,九月勒碑﹞。」﹝註二八﹞

        由碑文中得知張廷材在枋寮所鑿圳道有二,其上流穿山數十丈,所費不貲。其開鑿之初即因水源較豐仍無妨礙。光緒二十年﹝一八九四﹞,溪水減少,乾涸現象日益嚴重,後為濟急,限日引灌后里一帶田地,但強調以後如再遇旱歲,不得援例辦理。對此爭水事件,台灣知府陳文騄有「五福圳告示」碑,呼籲雙方毋再啟爭端:

        「欽加二品銜候補道辦理中路營務處兼統彰化防軍屯兵水勇等營臺灣府正堂加四級陳,為勒石示禁事。

        案據臺屬大肚西堡業戶蔡源順等稟控苗屬墩仔腳莊張程材等爭水滋鬧一案,當經札飭臺、苗兩縣會同勘訊稟覆。旋據蔡源順以張程材違斷糾眾絕流等情覆控並據甲道蔡畜等來府具呈,即經本府親提訊斷,並著張程材抱告陳逢源傳諭息事。臺、苗兩縣人民皆為赤子,本府一視同仁,何分厚薄?第查西堡三分之水,從前涉訟斷定,有案可稽。墩仔腳十三莊本無水份,且毗鄰大安溪,儘可設法開濬引灌,兼可□□;豐疇之水,何必圖佔肇!姑念因旱爭水,亦非故意苛求。嗣後,惟當恪守舊規,勿得再有齟齬。

        除立案外,合行禁。為此,示仰該處業戶佃民人等知悉:爾等務須遵照前定斷案,毋得再啟爭端,致干咎戾。其各凜遵,毋違!特示。

        光緒二十年九月□□日給。」﹝註二九﹞

        從以上的告示、示禁碑文,可觀察五福圳取水之艱辛。就本鎮整體而言,山多田少,至大正十四年﹝民國十四年,一九二五﹞本鎮水田僅四五九點四甲;旱田則有二○五五點七四甲,居今全縣之冠,種植主要以甘藷與花生為主。﹝註三○﹞

 

註二三: 李榮釣、吳昭仁,《沙鹿鎮鄉土史地之研究》,民國七十六年八月,頁二四。
註二四: 同前引書,頁二二。
註二五: 陳炎正,《台中縣岸裡社開發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民國七五年,頁四三。
註二六: 《台灣中部碑文集成》,文叢一五一種,頁六九~七○。
註二七: 同前引書,頁七二~七四。
註二八: 同前引書,頁一二○~一二一。
註二九: 同前引書,頁一二一~一二二。
註三○: 《台中州統計書》﹝大正十四年﹞,台中州役所。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4-08-02
  • 發布日期: 1994-01-01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沙鹿區公所
  • 點閱次數: 1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