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認識沙鹿 > 觀光景點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麻園十二庄

麻園十二庄簡圖

 

第一站:南勢坑遺址

 

■ 南勢坑遺址是大甲業餘考古研究者王鴻博(本名王三派)先生於1948年發現的,科博館人類學組於2003年11月進行搶救發掘,其間特別感謝台中縣文化局與臺中市沙鹿區民李怡欣小姐、田鎮豪先生全力配合。

 

 ■ 南勢坑遺址搶救發掘出土文物相當豐富,包括有大量的陶片、貝類、獸骨等。其中較為特殊的有陶甑(具蒸煮功能的容器)、陶紡輪(紡線工具)、大觀通寶(銅錢)、帶穿瑪瑙珠飾(貿易、裝飾品)、鐵器及一個大型的有槽砥石(磨製石器的工具)。

 

 ■ 出土陶器多數為灰色及橙色細砂陶,器型以罐型器及缽型器為主。其中灰色細砂陶器身內面常留有製陶時的托印痕跡,口緣內外多有平行輪修細紋,器表通常為素面或頸部以下施有拍印橫條紋。橙色細砂陶器身內與口緣內外特徵均與灰色細砂陶相同,不同的是在器表有拍印方格狀、魚骨狀、斜方格狀、一條狀等幾何形紋飾,器型有罐、缽、甑型器。

 

 ■ 就灰坑斷面的跡象而言,不同於早期營埔文化(距今3500-2000)的漏斗形灰坑,陡直的灰坑邊緣呈直筒平底狀,推測與當時鐵器的使用有關。灰坑的底部均勻地分佈著一層厚約15公分火燒土,或許這個坑早期是燒製陶器的窯或是用來儲存物品的窖穴,而後就成了堆置生活廢棄物的垃圾坑。

 

第一站:南勢坑遺址

 

第二站:南勢溪

 

南勢溪長約六公里,源頭來自大肚山台地斜坡的北面諸谷地,各分水流到南勢里「通應祠」南方,匯集成大溪流。以下再吸納兩岸眾多湧泉,流量漸大,溪水清澈,向西流經南勢坑,轉為西南流至南勢橋,橋以下至潭仔墘這一段是為沙鹿區、龍井區的界河,到了縱貫鐵路河面變寬,水流平緩,再轉向西流至臺中市沙鹿區、龍井區與梧棲區相交處,與北勢溪匯流為「永安大排」,直注台灣海峽。

 

 ■ 南勢溪水量大,河水清澈,發源自大肚山台地,沿途吸納了家庭廢水、地下湧泉,流經南勢坑段兩岸竟是高聳又茂密的長枝竹林,加上南岸未破壞的次生林相,使得溪水清澈見底,魚蝦悠遊期間,蟹類螺類經常可見,四、五月間更可看到螢火蟲閃爍夜空,蛙類、各類蝴蝶、水生昆蟲、鳥類都經常出現,是臺中市沙鹿區不可多得的好溪水。

 

 ■ 南勢溪溪水造福臺中市沙鹿區、龍井區與梧棲區三區的居民,農民灌溉農田,河中栽培甕菜、筊白筍、水芋,搭竹蓬種植瓜類,清晨一批批的婦女在河邊洗衣也是沿岸居民常見的景觀,形成幅幅安詳平和畫面。

 

第二站:南勢溪  第二站:南勢溪  第二站:南勢溪

 

第三站:南勢里榕樹公

 

■ 清康熙年間,陳姓與謝、沈三氏到南勢坑開墾拓荒,由於感情很好,就相約各種一棵榕樹,讓子孫情誼可以永久延續,後來因和王姓族人不和,常有鬥毆情況發生,所以人心不安,深怕受到殺害。

 

 ■ 有次王姓族人趁黑夜想偷襲該地,當一群人摸黑到山下時,發現千萬燈火,好像千軍萬馬準備就緒要殺敵人,所以王姓人家害怕而回。又有些捕漁人家在海上捕魚時,遇到茫茫大霧,迷失方向時,常會發現燈光,漁船對著光源航行,往往能平安靠岸,因此居民視為神蹟,就集資蓋廟,祭拜榕樹神,稱榕神。

 

第三站:南勢里榕樹公  第三站:南勢里榕樹公  第三站:南勢里榕樹公

 

第四站:福興宮

 

■ 王勳,又名王芬。乾隆年間生於大肚山西陲的麻園車埔(今臺中市沙鹿區福興里)。

 

 ■ 祖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幼入書房勤研兵法,喜好武術,二十餘歲,體格魁梧,「頭如斗大,身高七尺,孔武有力,揮舞百二十斤大刀」,臂力驚人,鄉里異之。

 

 ■ 當時大肚山盜匪猖獗,搶劫商旅。勳急公好義,見義勇為,遂率鄉民壯丁。圍剿盜徒於公山口(今弘光科技大學附近),盜匪懼而逃遁,騷擾遂止。地方父老尊稱「王勳大哥」。

 

 ■ 乾隆五十一年(一七八六),台灣反清復明風潮雲湧。王勳在林爽文部下,任主力先鋒。初,清兵二千餘人被殲於鹿港,後援兵增至二萬亦全軍覆沒。清廷惱怒,再派兵六萬鎮壓,不幸爽文被擄,勳遂孤軍奮鬥。被困於牛罵山,兵敗被捕,押至鹿港處決。清廷惜其忠義,遣送首級並厚葬,卒年僅三十八歲。

 

 ■ 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地方人士籌建廟宇奉祀,稱「福興公」 。香火鼎盛, 四時不絕。

 

第四站:福興宮  第四站:福興宮

 

第五站:木炭窯

 

■ 本區碩果僅存的一座火炭窯遺址,位於晉江里東晉路北勢東路交會旁,陳家父子燒木炭已有好多年,大概在幾年前才歇業。

 

 ■ 日治時代到二戰後的五、六十年間,本區從事燒木炭工作的人還不少,特別是居住在大肚山台地的幾個村落,晉江、六路、埔子、北勢等里的居民,在農業時代天然氣不普及的年代,燒木炭是極為平常的工作。二、三十年前,在「崎頭」的鎮南路旁、埔仔、六路厝的窯股、鹿仔港寮、晉江寮等地零星散佈著火炭窯,由此可見本區早期的大肚山居民從事燒木炭工作者眾。如今,燒木炭行業沒落了,要看到木炭窯更是不易,特別是現場燒窯製造木炭的過程,現讓我們展開一趟傳統行業--木炭窯之旅。

 

第五站:木炭窯  第五站:木炭窯

  • 市府分類: 文化藝術,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3-09-18
  • 發布日期: 2023-09-18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沙鹿區公所‧人文課
  • 點閱次數: 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