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下文字及圖片由沙轆文化協會授權使用,詳細內容請聯絡沙轆文化協會,電話04-26368158,連絡時間:上午9:30至晚上9:30。
地名由來
■ 犁份今犁分里。先民拓墾,以牛犁為主要工具。「分」「份」指持分之意。
■ 即合力出資開墾者,在墾成之後,再依其出資比例平分土地。
■ 居民多蘇姓、陳姓。
崇寧宮
■ 崇寧宮,位於犁分里七賢路四十五號,為該里之信仰中心。主祀玄天上帝,配祀池府王爺、太子爺和土地公。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六月十八日和九月七日舉行祭典。因九月七日兼謝平安,故典禮較為盛大。
■ 每年固定有一神輪流前往外地割香,玄天上帝前往後龍,池府王爺前往南鯤鯓代天府,太子爺則前往高雄三鳳宮。
■ 該廟創建於昭和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一年)。民國七十二年(西元一九八三年),村民張慶堂倡首重建,至八十二年(西元一九九三年)二月六日,方纔竣工。廟貌雄偉,氣象萬千。
犁份清河堂張宅
■ 犁份清河堂張宅大約興建於昭和十年(西元一九三五年),興建者為張進益、張進清等三兄弟,屬於傳統的合院型式(一落二護),建築構造上屬於磚木混合構造,牆面、柱身等處之洗石工法甚有可觀之處,步通瓜筒上連疊四層斗拱極為少見,且正身部分及內護龍皆有步口(廊道)之設置,中式木構架與西方平面及裝飾元素之混合應用,且呈現出當時的院落風貌。
■ 犁份植槐堂王宅大約興建於昭和四年(西元一九二九年),是屬於傳統的四合院型式(一落四護),屋頂使用黑瓦與薄瓦,而卵石所砌成的台基達五層,且內院地面舖磚,呈現出當時的院落風貌。整體尺度高大,左右內護與正身接於當中五間之外,作法高於傳統五間起作法,使其配置空間感更為廣闊。且在傳統建築工法上步通、墀頭、門額等處裝飾融合東西方風格且作工精美。可作為犁份地區第一代保正家族史之空間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