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便民服務 > 沙鹿鎮志 > 人物篇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先賢先德

壹、先德先賢

 

劉國軒

 

   劉國軒,福建汀州府人。狀貌雄偉,懷才未遇,為漳州城門把總。南明桂王永曆八年﹝西元一六五四﹞鄭成功伐漳州,國軒開門迎,參軍馮澄世為語成功,擢為護衛後鎮。永曆十五年﹝西元一六六一﹞從克台灣;成功薨,子經嗣,以國軒守雞籠山,剿撫諸番,拓地日廣。永曆二十年﹝西元一六六六年﹞晉右武衛,駐半線﹝今彰化﹞。永曆二十四年﹝一六七○年﹞十月,沙鹿「番」亂,平之。大肚「番」恐,遷其族於埔里社,追之至北港溪,乃班師歸,自是北「番」皆服。
   據言,沙轆社原有數百人,反亂發生,幾被右武衛劉國軒殺戮殆盡,只剩六人潛匿海口;倖免於難的沙轆社族人,事後返社,因此在康熙六十年﹝西元一七二一﹞,黃叔璥巡視沙轆時,才又有生齒百餘人。
   永曆三十五年春﹝西元一六八一﹞,經薨,子克塽嗣。十月,清廷以萬正色為陸路提督,施琅為水師提督,將以伐台。克塽命國軒駐澎湖,拜正總督。永曆三十七年﹝西元一六八三﹞夏,清軍發銅山,窺澎湖,國軒自督精兵,強逾二萬。此役,損兵一萬二千,失大小船一百九十四艘。國軒見師敗勢蹙,乘走舸從吼門而入東寧,與文武議奉克塽以降。

 

郁永河

 

   郁永河,字滄浪,仁和諸生。久客閩中,遍遊八閩。康熙三十六年﹝一六九七年﹞來台,採硫黃於雞籠、淡水。所撰《裨海紀遊》,其中就介紹了沙轆,此乃文獻中對沙轆敘述較完整之資料,茲引述如下:
「十三日,渡大溪,過沙轆社,‧‧‧‧‧社屋隘甚,值雨過,殊溼。假番室牖外設榻,緣梯而登。雖無門闌,喜其高潔。」
   台灣出隸版圖,在八閩東南,隔海千餘里;滄浪適逢其役,因紀事編。是書備述山川形勢,物產土風,番民情狀歷歷如繪。滄浪以斑白之年,不避險惡,且言:「游不險不奇,趣不惡不快」,其果好游耶?抑欲擴聞見而張膽識耶?《裨海紀遊》所記,為本鎮「沙轆」出現於文獻的嚆失。

 

王勳﹝一七四九─一七八六﹞

 

   王勳,又名王芬,曾參與反清活動。清乾隆年間,生於大肚山西麓的園車埔﹝今福興里﹞,長於田仔湖﹝六路里過洋仔湖﹞,祖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幼時入書房求學,鑽研兵法,喜好練武,性格豪邁,急功好義。
   二十餘歲,體格魁梧,臂力驚人,﹝頭如斗大,身高七尺,孔武有力,揮舞百二十斤大刀」,鄉里異之。時大肚上盜匪猖獗,搶劫商旅,王勳遂率鄉民壯丁,圍剿盜匪於公山口﹝今弘光護專附近﹞,盜匪懼而逃遁,騷擾遂止。王氏保衛鄉里的義舉,一時傳為美談,從此庄民尊稱他為「王勳大哥」。
   乾隆四十八年﹝西元一七八三﹞,立盟約加入以復興明室為宗旨的「天地會」。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各義軍紛紛起義抗清,天地會會首大里杙人林爽文,乘勢攻取彰化,破新竹、淡水等地,於是公推林爽文為全台盟主。是時,王勳為林氏之先鋒將領平海大將軍。初,清兵二千餘人被殲滅於鹿港,後援兵增至二萬,亦全軍覆沒。清廷惱怒,再派親信大臣福康安率六萬大兵來台鎮壓,義軍寡不敵眾,遂敗,林爽文被俘,勳仍以孤軍奮戰,與清兵週旋到底。
   王氏在清水牛罵山﹝現觀音廟北邊﹞時,猶計畫抗清事,復遭清軍圍困。他眼見大勢已去,乃仰天大嘆:「天不容我」,憤然將所持大刀擲去,殺死清軍二人,從容被捕。清兵懼其力大無窮,押至鹿港就地處決。清廷感於王氏的勇武,遣送首級厚葬於鹿港。
   王勳加入林爽文反清復明的行列,壯烈成仁,受到庄民的敬仰與崇拜;清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特立廟供奉,號為「福興宮」。善男信女來此參拜者絡繹不絕。

 

葉春芳﹝?~一八八○﹞
葉炳奎﹝一八五九~一九○一﹞

 

   葉春芳,本鎮斗抵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生於道光年間,卒於光緒六年﹝西元一八八○年﹞,咸豐年間取進彰化縣學第一名秀才。
   葉炳奎,自星侯,葉春芳之子,生於咸豐九年﹝西元一八五九年﹞,卒於光緒二十七年﹝明治三十四年,西元一九○一年﹞,享年四十二歲,光緒年間錄取縣學第五名秀才。
   葉氏為本鎮稀有的父子檔秀才。

 

蔡章約﹝一八五四~一九二一﹞

 

   蔡章約,本鎮公館人,清咸豐四年﹝西元一八五四年﹞生,原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彭田鄉,係渡台第三代。
   章約自父君逝世後,接辦大公事務,經營米商及什貨商「泉得號」。蔡氏除從事地方實業開發外,自民國三年﹝大正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任台中廳大肚上堡牛罵頭公館庄區長職位,至民國九年﹝大正九年,西元一九二○﹞合併沙轆庄為止,計連任六年。民國十年﹝大正十年,西元一九二一年﹞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八歲。

 

陳子秋﹝一八五五~一九一九﹞

 

   陳子秋,本鎮洛泉里人,清咸豐五年﹝西元一八五五年﹞生,幼名桂林,字子秋,號萃園,業儒。同治五年﹝西元一八六六年﹞由牛罵頭﹝今清水﹞遷至沙轆,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
   十一歲,受師課讀詩書。同治八年﹝西元一八六九年﹞隨彰化縣學陳錫週等修業,學問日進。至光緒年臨考彰化小試,惟命運多舛,不得取進。
   後為生活計,從事書房教讀。曾於自宅中開館受徒,以及在沙鹿里玉皇殿室仔、大甲、葫蘆墩﹝豐原﹞、梧棲港,汴仔頭﹝大肚﹞、太平庄等地,受聘書房教席,作育英才,為本鎮塾師之鼻祖。卒於民國八年﹝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享年六十五歲。
   陳氏擅於詩詞對句,茲附七言律詩一首於後:
家譜重修語率真  由來世系實因陳
歷山衍派聲名遠  穎水分支德澤新
兄友弟恭宜長長  父慈子孝要親親
綿綿瓜瓞繩其祖  便是天倫一樂人

 

陳濬貞

 

   陳濬貞,本鎮興仁里人,清同治元年﹝西元一八六二年﹞生,原籍福建泉州府安溪縣。八歲時,跟隨尊親到台灣,定居於沙鹿。
   及長,克勤成家,創立金福興瓦窯工廠,製造磚瓦及日常陶器等,創造盛極一時的埔尾「陶器王國」,時人稱其為「瓦窯貞」。
   卒於民國廿二年﹝昭和八年,西元一九三三年﹞,享年七十二歲,傳子湖。

 

陳添丁﹝一八六九~一九三三﹞(圖一)

 

   陳添丁,係本鎮望族,清同治八年﹝西元一八六九年﹞生於本鎮竹林里,祖籍福建省同安縣。娶妻清水源順蔡家,盛極時擁有田園百餘甲,年收糧三千餘石。
陳氏於光緒二十七年﹝明治三十四年,西原一九○一年﹞出任日劇時期首任沙鹿區區長,時年僅三十一,後繼續改任沙鹿庄長﹝現鎮長﹞,歷時三十三年之久,於是人人稱「區長伯」而不名。日皇賞其功,授勳正六位、勳六等,其勳階高於當時郡守。
   陳氏曾擔任大日本製糖會社﹝現台灣糖業公司﹞沙鹿原料區首長多年,於民國五年﹝大正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捐地創設沙鹿恆產信用組合﹝現沙鹿鎮農會﹞,任首屆組合長;設立沙鹿天公廟管理委員會,擔任首任主任委員;創立苑裡往彰化的昭和客運會社,﹝後併入公路局台灣客運公司﹞、沙鹿鳳梨會社﹝後併入農林公司﹞等,均擔任首任社長多年;又為大東信託公司﹝後併入華南商業銀行﹞主要發起人之一。
   陳氏一生急公好義,性情豪爽,敬老尊賢,提攜後進,不遺餘力,且自聘墊師在自宅設家塾,教導桑梓子弟。民國廿四年﹝昭和十年,西元一九三五年﹞中部大地震,其家屬遵守遺訓,以私人財務救濟本鎮、清水、神岡等地災民數百戶,救濟期間達二年之久,米糧多達一萬餘石。
   民國廿二年﹝昭和八年,西元一九三三年﹞陳氏逝世,享年六十四,子孫旺盛,內外多達一百餘人,個個成就非凡。

 

陳時全﹝一八七○~一九三三﹞

 

   陳時全,自福記,自幼持齋,法號普祿,佛號嘉淨。本鎮沙鹿里人,生於同治九年﹝西元一八七○年﹞,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
   十七歲,娶妻周氏喜,不料乃父新炎驟逝,留弟三人及寡母曾氏。其時,家庭生活困苦異常,且諸弟皆仰賴其養育。妻善於女紅,勤儉刻苦,貼補家計。如此數年,生活稍有餘裕,夫妻遂欲將節餘之百餘圓,從事生意,以為將來立業之基。初時,開設餅店,名曰「福裕號」,生意頗佳。繼而經營雜貨商,改號「裕昌商店」,適逢時機轉好,事業日展。後兼為煙、酒仲買,度量衡器販賣等,獲利甚豐。復將所獲之資金,逐年建置產業,累積約有一千石。
   時全秉性敦厚,自少有長者之風,立業之後,曾捐獻土地創設沙鹿舊市場;民前六年﹝明治三十九年,西元一九○五年﹞被委任為三保保正﹝沙鹿里長﹞;民國十二年﹝大正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繼陳添丁區長之後,任沙鹿恆產信用組合長,造福鄉梓。同年,與友人前往祖國大陸視察,歷訪名山勝蹟,在彼時為一大盛舉。
   民國廿二年﹝昭和八年,西元一九三三﹞病逝,享年六十四歲。

 

陳清秀﹝一八七二~一九三九﹞

 

   陳清秀,本鎮興仁里﹝鎮公所東側﹞人,清同治十一年﹝西元一八七二年﹞生,祖籍福建省同安縣,係本鎮望族。
   陳氏年少隨長輩渡台,稍長聚資創設「年豐商號」,經營米糧買賣,為日據時代台中州數一數二之糧商。曾任沙鹿恆產信用組合﹝現沙鹿鎮農會﹞組合長,服務鄉梓,貢獻良多,鄉人敬稱「年豐家長」。
   陳氏生平樂善好施,急公好義,例如:民國廿四年﹝昭和十年,西元一九三五年﹞中部大地震,本鎮災情慘重,鎮民率皆斷水、斷糧,死傷無算,陳氏開倉賑災,救濟災民達數月之久。在日人鐵蹄之下,陳氏仍不忘崇高之民族精神;有一年,沙鹿尋常小學校﹝專收日人子弟之小學,現已廢校,校址在蕃社埔﹞舉行畢業典禮,陳氏以貴賓身份應邀赴會,竟身著長衫馬褂,頭戴中折帽之漢族禮服,在眾多日人環視下,以漢語演講,正氣凜然,使日人敬畏不已。
   陳氏於民國廿八年﹝昭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歲。現今陳氏子孫眾多,多能克紹箕裘,卓然有成。

 

蕭榮﹝一八七三~一九三六﹞(圖二)

 

   蕭榮,字迺安,祖籍福建省晉江縣,其祖睿公徙台居本鎮居仁里﹝社口﹞,世代務農。蕭氏生於同治十二年﹝西元一八七三年﹞,卒于民國二十五年﹝昭和十一年,西元一九三六年﹞,自幼隨名師研習漢學,故學識淵博。及長,創辦竹齋私塾,傳授漢學,致力於作育英才。當時雖是日據時期,但其諄諄善誘之教學,仍吸引甚多熱愛漢學之青年投入其門下。又精通醫理,經常為病患診治開方,遇貧病者,則資助藥費,並供禦寒衣物,甚受地方人士敬重。

 

李草語﹝一八七四~一九六○﹞

 

   李草語,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為本地李氏宗族之ㄧ脈,生於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曾任保正,為地方排難解困,是日據時代沙鹿街具有名望人士之ㄧ。年青時即努力奮鬥,克苦耐勞,勤儉力行,白手創設勝泰商行,從事土產加工買賣,頗有成就。嗣後,改為豐國紡績株式會社、專營織布及紡織品買賣,是本鎮紡織生產事業之先驅,後由其二子接續經營。原配育有占春、卿雲二子,繼室續生金台、金星、金全三子、丹花、瓊花、三花三女。李氏於民國四十九年﹝西元一九六○年﹞去世,享年八十六歲。

 

蔡衍三﹝一八七五~一九三八﹞

 

   蔡衍三,號星槎,係區長蔡章約之長子,光緒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生,幼赴廈門習國學,擅長吟詩作對,為前清在台最後科舉監生。
   蔡氏開書館,廣授門徒,授業學生遍及沙鹿、梧棲、清水一帶。後隨其父營商,設「泉得號」,專事南北什貨批發、買賣,鼎盛之時,曾擁有帆船三十三艘,湖南、湖北二汽輪,為本地區頗負盛名之商號。
   蔡氏於民國二十七年﹝昭和十三年,一九○八年﹞去世,享年六十三歲,遺西庚,啟明,啟勳三子。

 

紀盛﹝一八七六~一九三一﹞

 

   紀盛,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生於清光緒二年﹝西元一八七六年﹞,隨父母定居於龍井庄三塊厝字海埔厝﹝今龍井鄉龍津村﹞。
   紀氏眼見民國初立,台灣卻處於日本政府的統治,在殖民政策的控制、壓榨下,人民生活窮困、潦倒,乃決定從商,發展工業。遂於大正年間於本鎮埔尾﹝興仁里﹞創辦「億元製糖株式會社」,以大肚山蔗農所種甘蔗為原料,專營製造粗糖,由於經營有方,生意興隆,業務著有成就。
   民國廿年﹝昭和六年,西元一九三一年﹞不幸積勞成疾逝世,享年五十五歲。
長子木峻繼承父業,承襲乃父良好的經營方式,業務蒸蒸日上,所製產品暢銷全島各地,深受消費者喜愛。無奈在殖民政府統治下,不但不准擴充業務,甚至強制蔗農不得將採收之甘蔗原料供給「億元製糖株式會社」,遇此窘境,致使無法生產,被迫停業,再由日人財閥經營的「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以低價強制購併,內部機械全被拆往海南島的製糖分廠。
   民國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四五年﹞台灣光復,原製糖廠改名為台灣工礦公司沙鹿油脂廠,後在耕者有其田政策之下,開放為民營,現歸洽發實業公司所有,該廠高聳的煙囪在未拆除前,曾是本鎮的地標。

 

陳心愉﹝一八八○~一九四八﹞

 

   陳心愉,本鎮斗柢里人,生於清光緒六年﹝西元一八八○年﹞,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
   陳氏自幼聰穎,博學溫文,寬宏大度,廣結善緣,布施積德,令人崇敬。中年時期,蒙地方人士懇請,四方門生之朝聘,曾在竹林區長厝內設帳施教數年。
   日據末期,盧溝橋事變爆發,繼為大東亞戰爭,漢文教育在日本政府排華政策下,遭禁止而消失。時陳氏屆耳順之高齡,因地方人仕恐子弟失去漢學基礎,在一再敦請之下,遂允於家中開設杏壇,名為「斗峰居」繼續施教。陳氏為人謙恭禮讓,桃李滿天下,且具濟貧扶危之德,名布遐邇。
   民國三十七年﹝昭和二十三年,西元一九四八年﹞與世長辭,享壽六十九歲。

 

楊寬預﹝一八八二~一九八二﹞(圖三)

 

楊寬裕,本鎮居仁里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南邑縣,清光緒八年﹝西元一八八二年﹞出生於清水麻頭崙七房。三歲失怙,處境坎坷,就讀私塾,後考取日治時代警察,服務警界歷經明治、大正、昭和三代凡十八年,領有終身恩給。自警界退休後,拜師大陸汀洲廖春常學勘輿,自設五行堂地理擇日館。
楊氏生活起居悠閒自適,養生有道,百歲之齡,尚經常自雇三輪車,搭乘而漫遊沙鹿街上,怡然自得。
民國七十一年﹝一九八二﹞去世,享壽一百零一歲。

 

王宏﹝一八八四~一九五一﹞(圖四)

 

   王宏,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原籍清水鎮頂湳,清光緒十年﹝西元一八八四年﹞生。
   王氏鑑於當時本鎮有製糖會社,大肚有製紙會社,梧棲正擬議建新高港及煉油廠,清水鎮設有郡役所,勢必帶進多量日人,為迎合日人口味,於新街﹝現沙田路﹞創設「萬香齋」,引進西式糕餅的製造技術,並與日本著名的森永、明治製果會社會結為特約盟店,頗獲日人好評。
   時萬春齋所製西式糕餅,因品質優良,信用可靠,經常供不應求。民國廿二年﹝昭和八年,西元一九三三年﹞更自研製「沙鹿煎餅」,頗獲大眾喜愛,日人經常購買為贈答禮品,受此鼓勵,在日本參展,榮獲「壹等獎」獎狀及金牌,而使聲名大噪。
   王氏卒於民國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享年六十八歲。

 

洪斗﹝一八八五~一九六六﹞(圖五)

 

   洪斗,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生於彰化縣番挖﹝日據時期改稱「沙山庄」﹞,台灣光復後改稱「芳苑鄉」,是個半漁半農的貧窮小村。
   婚後受丈人啟示,決定棄半漁半農從商,洪氏先從事賣蛇事業,再經營花生買賣,其營業地區擴展至本鎮一帶。民國七年﹝大正七年,西元一九一八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適逢空前的景氣,使得洪氏成為斯界的主力,領導市場。
   民國九年﹝大正九年,西元一九二○年﹞,洪氏決定離開沙山,轉至沙鹿定居創業。於社口﹝今居仁里﹞、租賃一家油車間﹝油廠﹞,從事花生、胡麻的榨油工作,名為「洽發油廠」。當時規模極為傳統、原始、靠獸力、人力推動,效率非常低。
   由於六昆仲﹝斗、介、鄭、笨、不、掛﹞齊心合力,於民國廿年﹝昭和六年,西元一九三一年﹞創設台灣第一家花生脫殼場,奠定發展基礎。續增設螺旋式、油壓式榨油機,製造豆餅、豆油、邁向機械化生產。
   民國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工廠改組,定名為洽發製油股份有限公司,洪斗為第一任董事長;其間並創辦麵粉工廠。民國五十年﹝西元一九六一年﹞,增建全國首創的沙拉油製煉廠,後該公司名稱變更為洽發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並登記「福壽牌」為商標。
   洪氏的人生理念是:注重禮節與制度。民國五十五年﹝西元一九六六年﹞,與世長辭。

 

王劉銅鐘﹝一八八九~一九四三﹞

 

   王劉銅鐘,本鎮斗抵人,係谷祥公派第十七世,生於明治廿二年﹝西元一八八九年﹞,卒於民國三十二年﹝昭和十八年,西元一九四三年﹞,享年六十五歲。其姓王劉,乃因祖父劉助觀早逝,祖母林氏攜銅鐘父萬守,改嫁王笑觀,因思先後二父生養之恩,故冠二姓。
   王氏台灣醫學校十二期畢業, 是台灣第一批接受西方醫學教育的醫師,畢業返鄉,即於沙鹿現址創設「養真醫院」,懸壺執醫。王氏醫術精良,且長於詩、書、棋、琴,尤以琴藝著名。
   民國廿七年﹝昭和十三年,西元一九三八年﹞「養真」醫院更名為「光田」醫院,以「光大愛心,廣種福田」為院旨。當時不過是ㄧ幢二十餘坪木造二層樓房的建築,僅設有內兒科門診,由王劉氏親自應診。王劉氏一生貢獻杏林,從此奠定中區首屈ㄧ指,名聞遐邇的光田醫院基礎。

 

王山君﹝ㄧ八八九~一九七六﹞

 

   王山君,本鎮犁份人,光緒十五年﹝西元一八八九年﹞,台灣醫學校十三期畢業。民國二年﹝大正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在梧棲街創設「拯蒼診所」,懸壺濟世,同時兼任梧棲街公醫及梧棲國校校醫多年。民國三十四年﹝西元一九四五年﹞,當選梧棲鎮長;民國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當選台中縣第三屆縣議員;卸任後,又任梧棲農會理事主席。ㄧ生行醫救世,熱心公益,並擔任多項公職,民國六十五年﹝西元一九七六年﹞去世,享年八十八歲。

 

楊良辰﹝一八九二~一九七○﹞(圖六) 

 

楊良辰,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原籍梧棲鎮,後設籍洛泉里。光緒十八年﹝西元一八九二年﹞生,國語學校師範部畢業。育有五子二女,皆服務於教育界。楊氏於民國十七年至三十二年﹝昭和三年至十八年,西元一九二八至四三年﹞服務於沙鹿國小,乃本鎮杏壇之先驅,民國五十九年﹝西元一九七○年﹞去逝,享年七十九歲。

 

童存﹝一八九六~一九八九﹞(圖七)

 

   童存,祖籍福建省南安縣,生於光緒二十二年﹝明治二十九年,一八九六年﹞,係本鎮竹林里童洪令六男,出身耕讀家庭,自幼研習漢學,沙鹿公學校第一屆畢業。
   曾服務於昭和製糖及大日本製糖會社。光復後,任糖廠原料委員至去世止,並先後擔任大甲、台中農田水利會及沙鹿鎮農會小組長長達二十餘年。
童氏為人和祥、忠厚誠實、熱心公益,深受里民敬愛。日據時期曾擔任保正數年,光復後繼續擔任里長,ㄧ直連任十三屆,屢獲各級長官頒獎表揚。民國七十七年﹝西元一九八八年﹞四月,獲內政部長吳伯雄頒發三等內政獎章,以表彰其擔任里長滿三十年,工作熱心,對地方自治之貢獻。
   童氏秉持「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的理念,為了辦好里政,以里為家,自任保正以至里長,五、六十年如ㄧ日,時時不忘里民,處處不忘服務,政通人和,造福里民,政績斐然,為全省最高齡、最資深的里長。
   童氏於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年﹞壽終正寢,享壽九十四歲。育有六男五女,均著然有成。

 

陳湖﹝一八九八~一九三八﹞

 

   陳湖,本鎮興仁里人,光緒二十四年﹝明治三十一年,西元一八九八年﹞生。
繼承父業,除擴大原「金福瓦窯工廠」外,更在嘉義投資創立「金福興瓦窯業工廠」。
   陳氏為方便庄民,於民國十九年﹝昭和五年,西元一九三○年﹞創辦金福興自動車會社﹝後被豐原客運併合﹞駛往茄投、鴨母寮﹝今梧棲﹞等地,鄉民稱便。
卒於民國二十七年,﹝昭和十三年,西元一九三八年﹞,享年四十一歲。

 

陳錫滿﹝一八九八~一九五四﹞

 

   陳錫滿,本鎮洛泉里﹝二保﹞人,祖籍福建省南安縣,「復泰興」陳春成次子,光緒二十四年生﹝明治三十一年,西元一八九八年﹞,少入書房修業漢文兩、三年,至十二歲與弟歸垚鏐同時入學沙轆公學校,修習四年而卒業。陳氏自幼聰影勤學,越級成為沙鹿公學校第一屆學生,且名列前茅。
   畢業後,協助其父經商,首就菜商,後又棄菜商,與弟營水碓舂米出售,因斗量公道,支廳、派出所等機關紛紛與之交易,生意大興,遂奠立「復泰興」商號之商譽。
   陳氏除經營商業外,亦熱心公務,擔任數屆壯丁團長,協助警察機關維持治安,且繼李草語任二保﹝洛泉里﹞保正。
   民國四十三年﹝西於一九五四年﹞病逝,享年五十七歲。

 

周長榮﹝一八九九~一九七一﹞

 

   周長榮,本鎮美仁里人,光緒二十五年﹝明治三十二年,西元一八九九年﹞生,沙鹿公學校第四屆畢業,祖籍福建。
   曾任沙鹿公學校教師,長榮印書店主,第一、五屆沙鹿鎮鎮民代表會主席。
   民國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去世。

 

王丁﹝一八九九~一九七九﹞(圖八)

 

   王丁,本鎮福興里人,生於光緒二十五年﹝明治三十二年,西元一八九九年﹞,就讀於漢學私塾,並自修苦學日語有成。
   日據時代,曾任保正、方面委員、社會教化委員、沙鹿信用組合常務監事、評議員、保正聯合會長、大正製糖甘蔗原料區委員、台中州乳業農場組合長、農事實行組合長、明治生命大甲郡代理處主任、協議會員、台灣總督府司法保護委員、沙鹿街役場官有土地監管委員,並督促成立沙鹿公學校北勢坑分教場,任首任北勢坑分教場家長會長等職。
   光復後,歷任里長、鎮民代表、調解委員、台灣行政長官公署司法保護委員、沙鹿國民小學家長會長等職。
   開設「厚生中藥房」,懸壺濟世,博得遠近聲譽。民國六十八年﹝西元一九七九年﹞逝世,享年八十一歲。

 

李克明﹝一九○一~一九四二﹞

 

   李克明,本鎮沙鹿里人,光緒二十七年﹝明治三十四年,一九○一年﹞生。祖籍福建省。沙鹿公學校﹝第六屆﹞、台灣醫學校﹝台大前身﹞畢業。民國十六年﹝昭和二年,西元一九二七年﹞學成返鄉,創設「博濟醫院」,院內設有內科、外科、牙科、眼科,就當時中部及海線一帶而言,可謂首屈一指,因此被日本當局指定為公醫。李氏不但以醫術貢獻地方,更熱衷合作事業,曾發起組織沙鹿信用組合﹝今沙鹿鎮農會﹞,並擔任首任信用組合長。
   李氏廿五歲與北部閨秀蘇秀美女士結為佳偶,育一女雲青、一子則進。於民國三十一年﹝昭和十七年,西元一九四二年﹞逝世。

 

李占春﹝一九○一~一九六七﹞

 

   李占春,字卿賢,生於光緒二十七年﹝明治三十四年,西元一九○一年﹞,為李草語長公子,李卿雲胞兄,畢業於日據時代台中商業學校﹝現國立台中商業專科學校﹞。
   曾任當時沙鹿街信用組合、農業會﹝沙鹿鎮農會前身﹞常務理事,襄助理事長李克明;旋與弟卿雲經營國豐紡績會社,擔任社長。光復後,創辦嘉義紡織公司,任董事長。民國四十三年﹝西元一九五四年﹞,創設新台灣紡織﹝股﹞公司於台北縣板橋,是當時全省最新式機械設備,且規模數一數二之紡紗廠。歷任台灣區紡織工業公會理事長、台灣區棉紡工業公會理事長、台灣棉業儲運公司董事長、中華紡織貿易公司董事長、中國人造纖維公司常務董事、台灣紡織品試驗中心董事、李春記商行董事長等職。
   日據時代與弟卿雲合力創辦台民第一家紡織工廠,為台灣紡織工業界先驅者。光復後合全省同業之力,組織台灣區紡織工業同業公會,並擔任創會理事長,作為業界與政府橋樑,領導全省業者步上正軌。後擔任第二屆台灣區棉紡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熱心推動紡織工業發展。民國五十四年﹝西元一九六五年﹞與卿雲及業界代表胡希汾等赴日,與當時並無邦交之印尼大使洽商,爭取該國參仟萬美元之緊急採購案成功,為業界帶來數月好景,並做了ㄧ次成功的國民外交,廣受業界及政府稱道。
   李占春於民國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急疾去世,哲嗣子英,省立師範學校畢業,現定居東瀛經營事業,子女多分住國內外,女婿吳充第歷任台灣省政府衛生處副處長、高雄市衛生局長等職。

 

楊基實﹝一九○一~一九五ㄧ﹞(圖十)

 

   楊基實,清水鎮楊氏望族,光緒二十七年﹝明治三十四年,西元一九○一年﹞生,台灣醫學校畢業,曾在沙鹿庄懸壺濟世,創辦「新專醫院」,後遷至美仁里。民國四十年﹝西元一九五一年﹞病歿。日據時期,曾任官選沙鹿庄協議會員、沙鹿庄農會理事、沙鹿小學校校醫,光復後出任本鎮衛生所主任。

 

紀金選﹝一九○二~一九六○﹞(圖十一)

 

   紀金選,祖籍福建省安溪縣,原籍龍井鄉海埔厝人。光緒二十八年﹝明治三十五年,西元一九○二年﹞出生,日本錦城中學畢業。曾任台中縣第一屆縣議員、本鎮第二、三屆鎮長、中藥公會理事長、中醫公會理事長。民國十三年﹝大正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在沙鹿鎮內開設義英勤習堂、順安堂中醫診所,行醫救世、創館授徒,學徒逾五千餘人。其於鎮長任內,公正廉明、熱心公益,為鎮民排難解紛,以公正聞名,爭取公共設施極多,著有功績。民國四十九年﹝西元一九六○年﹞逝世,享年五十九歲。

 

李蘇秀美﹝一九○二~一九六六﹞

 

   李蘇秀美,新竹縣人,光緒二十八年﹝明治三十五年,西元一九○二年﹞台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畢業,嫁與公醫李克明為妻,育有ㄧ男ㄧ女。
民國五十三年﹝西元一九六四年﹞,膺選任第六屆縣議員,為民喉舌,服務鄉梓。蘇氏個性豪邁,樂善好施,擅於排解糾紛,鎮民以「先生媽」或「媽」敬稱之。民國五十五年﹝西元一九六六年﹞逝世,享年六十五歲。

 

李卿雲﹝一九○三~一九九一﹞

 

   李卿雲,祖籍福建省,光緒二十九年﹝明治三十六年,西元一九○三年﹞生,為李草語次男,民國十五年﹝大正十五年,西元一九二六年﹞創設台灣紡織染整廠公司,由製紙撚,進而發展製布、印染至紡織,終成擁有紡、織、印染之ㄧ貫作業機械設備的大型紡織工廠。民國四十一年﹝西元一九五二年﹞創設省籍人士第一家的台中紡織公司,民國四十六年﹝西元一九五七年﹞開創國產印花布,外銷東南亞各國成功,開拓我國工業產品外銷國際市場之先河。是年並將其創辦之沙鹿初級工職,連同校舍、實習工廠捐獻與政府﹝學校佔地萬坪,現已改制為省立沙鹿高工﹞。
   民國五十四年﹝西元一九六五年﹞,與兄長占春﹝時任棉紡公會理事長﹞主動爭取並無邦交之印尼緊急採購紡織品案成功,給國內業界半年多景氣。
民國三十六年﹝西元一九四七年﹞地方自治實施後,參加第一屆台中縣議員選舉高票當選,蟬聯第二屆,任中復當選第一屆臨時省議員,連任臨時議會及省議會迄第四屆議員任滿,始將棒子交予四子子駸。前後擔任省縣級民意代表幾達三十年,任中力爭發展紡織及外銷工業有關輔導,屢次建言減輕負擔、成本之措施,均獲政府採納,使我外銷工業成長神速,輒創奇蹟,邁進已開發國家之列,居功厥偉。
   李氏畢生為發展工業奮鬥,如大甲溪綜合開發案、台中港興建案等。並不時為爭取地方建設桑梓福利努力,甚德行善舉為各界所欽仰。
曾任台灣區棉紡工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台灣區織布公會常務理事,台中縣工業會創會理事長等職,並膺中華民國第二屆傑出企業家榜首,台中縣第二屆傑出老人,中華民國紡織學會五十年慶唯一特別獎,獲李登輝先生於省主席任內頒熱心教育匾額一方,並獲教育部ㄧ等獎狀等榮譽。民國八十年﹝西元一九九一年﹞逝世,時年八十有九。李氏自奉甚儉,但對社會公益事業慷慨解囊,為國家鄉土社會默默行善,從未邀功,誠一代人傑也。李氏子女眾多,均受高等教育,甚為傑出。

 

陳亭芳﹝一九○三~一九七一﹞

 

   陳亭芳,原籍龍井鄉新庄,光緒二十九年﹝明治三十六年,ㄧ九○三年﹞生,台北師範學校畢業。
   曾於龍井、外埔、龍峰、梧棲國小等校任教,計服務十七年退休。後於美仁里經營三勝百貨行,民國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歿。
   陳氏彬彬有禮,敦厚謙讓,鄰里口碑載道。

 

陳和﹝一九0四~一九五八﹞

 

   陳和,本鎮洛泉里人,光緒三十年﹝明治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年﹞生,原籍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係舊街泰成陳梅之長孫。
幼時與族親子秋學習漢文,年長入學沙鹿公學校。畢業後,與叔父共同經營雜貨商「泰成」。
   曾任二保﹝洛全里﹞保正、大和株式會社社長。陳氏頗有企業家眼光,台灣光復初期於沙鹿里本鎮消費市場附近創立泰成油廠及金泰成麵粉公司。
   民國四十七年﹝西元一九五八年﹞逝世,享年五十五歲。

 

陳曾﹝一九○五~一九八六﹞

 

   陳曾,本鎮埔子里人,光緒三十一年﹝明治三十八年,西元一九○五年﹞生,州立台中商業學校畢業,曾任沙鹿街役場會計、助役。台灣光復後,派任為首任鎮長,並當選第一屆沙鹿鎮鎮長,對本鎮地方自治貢獻良多。民國五十年﹝西元一九六一年﹞當選第五屆台中縣縣議員,活躍於政界。
   民國七十五年﹝西元一九八六年﹞逝世於洛泉里,享年八十二歲。

 

王清水﹝一九○六~一九七八﹞(圖十二)

 

   王清水,本鎮斗抵里人,光緒三十二年﹝明治三十九,西元一九○六年﹞生,台北師範畢業。任國小教師十八年,沙鹿國小第一任校長二年,桃李盈門。民國三十五年﹝西元一九四六年﹞,任沙鹿鎮長達三年半,對促進地方自治,勛績卓著。後任沙鹿農會常務理事,獎勵農民增產,對地方公益,無不竭力提倡。卸任後,任職沙鹿合同運送公司三十年。民國六十七年﹝西元一九七八年﹞病逝。

 

蔡生旺﹝一九○六~一九六八﹞(圖十三)

 

   蔡生旺,本鎮公館庄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為保正蔡登之三子,光緒三十二年﹝明治三十九年,西元一九○六年﹞生。
   畢業於台南師範學校講習科,曾任國小教師,及大肚、公館國小校長,作育英才達四十餘年之久。並曾任台中區合會儲蓄公司﹝現改制為台中區中小企業銀行﹞監察人,及沙鹿鎮農會總幹事等職。為人正直清廉,熱心公益,對地方教育、農經發展貢獻卓著,頗受各界敬重。
   民國五十七年﹝西元一九六八年﹞去世。

 

陳林絹﹝一九○七~一九八六﹞(圖十四)

 

   陳林絹,光緒三十三年﹝明治四十年,西元一九○七年﹞生於龍井鄉小腳村的望族林家,民國十四年﹝大正十四年,一九二五年﹞龍泉公學校第一屆畢業,彰化高等女學校畢業,為本區少數受過中等教育之女子。
   林氏廿三歲時與本鎮斗抵里陳清水先生結婚,育有二女,清水先生英年早逝,林女士廿六歲即守寡。為了謀得ㄧ技之長,陳林氏報考助產士講習,並取得助產士資格,先後在台南、台中等州執業四十餘年,對婦幼保健貢獻良多,曾獲「模範家庭婦女」殊榮。
   林女士畢生奉獻助產工作,故鄉里有「產婆:絹仔姊。」之暱稱。
民國七十五年﹝西元一九八六年﹞去世。

 

陳清得﹝一九○九~一九八四﹞(圖十五)

 

   陳清得,沙鹿鎮鹿寮里人,宣統元年﹝明治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九年﹞生,沙鹿公學校第四屆畢業,鑽研漢文,頗有素養。
   歷任塾師,沙鹿農會副經理,第一、二、三屆總幹事,沙鹿鎮鎮民代表,沙鹿鎮鎮民代表會第三、四、六屆主席,並曾任鹿寮里長對地方自治著有貢獻。
   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逝於烏日鄉,享年七十六歲。

 

白得時﹝一九一一~一九九三﹞(圖十六)

 

   白得時,原籍梧棲大庄,宣統三年﹝明治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一一﹞時逢豐收之年,故別名「福仔」,正名得時。十二歲前往本鎮米粉寮﹝沙中北側﹞,跟隨三叔公白秋學習製作米粉。二十歲與梧棲安良港白王圭女士成婚,婚後即獨立經營肉圓攤。因製造過程相當講究,用料特別,製出肉圓皮質香Q,肉質香嫩,成為本鎮小吃代表之ㄧ。
   創業之初,僅為ㄧ流動攤販。光復後,在原配銷會﹝今豐原客運站﹞榕樹下,設立固定攤販。因口味獨特,與眾不同,食客爭相走告,門庭若市,久之,風靡全海線。
   白氏育有四子四女,現除鎮南路擁有本店之外,另在鴨母寮路口、光田醫院對面另設分店,以因應每天絡繹不絕前來品味的人潮。
白氏於民國八十二年﹝西元一九九三年﹞去世。

 

石路﹝一九一二~一九七一﹞(圖十七)

 

   石路,民國元年﹝明治四十五年,西元一九一二年﹞生,台中縣龍井鄉新庄村人。兄弟六人,姐妹四人,排行老三,龍井國小、台中一中、台北醫專畢業。民國二十九年﹝昭和十五年,西元一九四○年﹞,鑑於家鄉醫葯落後,毅然返回沙鹿懸壺;門診不訂時間,出診不拘地點。ㄧ生自奉儉樸,訓勉子弟以誠待人;敦親睦族,嚴己厚人,是ㄧ位可敬的長者。閒暇時,更喜研數理,勤讀古文,又不失為ㄧ位博學的人師。六十歲時,積勞成疾,以心臟病猝逝。

 

陳提﹝一九一四~一九六五﹞

 

   陳提,本鎮興仁里人,民國三年﹝大正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生,沙鹿公學校、彰化商業畢業。
   曾任日據時代沙鹿街第五保保正﹝興仁里里長﹞、沙鹿鎮第一、二任鎮民代表、第二屆鎮民代表會主席、沙鹿鎮農會理事長、台中縣窯業公會理事長、台中縣商會常務監事、台中遊覽公司、國際遊覽公司董事、金福興窯業公司、沙鹿合同運送公司、高雄運送公司、沙鹿合運公司、彰化金福興木材公司董事長等要職。
   陳氏性情豪爽,急公好義,口頭禪是「好的」,故鎮民以「好的」暱稱之。
   卒於民國五十四年﹝西元一九六五年﹞,享壽五十二歲。

 

翁二姓﹝一九一四~一九八四﹞(圖十八)

 

   翁二姓,本鎮竹林里人,民國三年﹝大正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生,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州立台中商業學校畢業,曾任國小教師、中區合會業務員、洽興製冰公司董事長、沙鹿鎮農會理事主席。
   民國五十七年﹝西元一九六八年﹞競選第七屆台中縣議員,蟬聯七、八兩屆。
   民國七十三年﹝西元一九八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一歲。

 

王毓麟﹝一九一五~一九八七﹞

 

   王毓麟,本鎮斗抵里人。其父銅鐘,係醫界先導,早於民國十年﹝大正十年,一九二一年﹞,創設「養真醫院」於沙鹿,懸壺濟世,醫德口碑遐邇聞名。
   王氏生於民國四年﹝大正四年,西元一九ㄧ五年﹞,少年即負笈東瀛,民國二十三年﹝昭和九年,西元一九三四年﹞考入日本大學醫學部,民國廿八年﹝昭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九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同年進入滿州東北醫科大學平山外科深造。民國二十九年﹝昭和十五年,西元一九四○年﹞返國,入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澤田外科在研究外科臨床,深研慢性瘧疾脾腫之血液鹽基平衡及血液瓦斯問題,後以「游離心臟之異常收縮」為題,獲授醫學博士學位。
   民國三十三年﹝昭和十八年,西元一九四四年﹞稟承其父遺志,回歸閭里,懸壺執業,濟世救人。因醫技高超,就診病患日眾,醫院設備亦漸次擴充。
   台灣光復後,王氏當選第一屆台中縣參議員,會務頻繁,深感從政及行醫難以兼顧,故自議政改為小縣政後,即不再問政,全心為病患服務。民國五十一年﹝西元一九六二年﹞起,受聘為中國醫藥學院外科教授,講授腹部內臟外科學達十二年,並任該校董事。民國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兼任中山醫學外科教授二年。其後於民國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獨資創辦私立弘光護理專科學校,並擔任校長之職,該校為海線唯一之專科學校。民國七十二年﹝西元一九八三年﹞,獲教育部頒發文藝獎章。
   王氏熱心公益,獎掖賢雋,提攜後進,為人虛懷若谷,平易近人,急公好義,樂善廣施,寬以待人,薄以奉己,對其僚屬悉心領導,知人善用,事業雖宏,反更謙沖,故能使醫院及學校,上下融洽,充滿祥和,全體員工對其莫不敬重崇仰。文采斐然,著述頗多,有《王毓麟文集》、《世界各國之護理助產教育》等若干種。
   民國七十六年﹝西元一九八七年﹞病逝於光田醫院,享年七十三歲。

 

郭春槐﹝一九一九~一九八四年﹞

 

   郭春槐,彰化縣大村鄉人,民國八年﹝大正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生。公醫李克明之婿,沙鹿綜合醫院院長李則進之姐夫。日本慶應大學畢業,後學習外科。兩年後,再進台北帝國大學,潛心研習婦產科、外科五年,獲醫學博士學位。
   李克明醫師逝世後,郭氏於民國三十九年回博濟醫院接掌院務,增設外科、婦科。民國四十年代連續以剖腹接生雙頭嬰、連體嬰,名噪一時,使保守的中部地區民眾茅塞頓開,建立對外科、婦產科醫術的信賴。
   民國四十二年,博濟醫院改名為郭綜合醫院。郭氏擅長於外科、婦產科,尤長於治療甲狀腺疾症,經其手術治癒的病患不計其數,奠定了郭綜合醫院外科、婦產科名聞遐邇的聲譽。
   民國五十九年返回故鄉員林創辨郭綜合醫院分院,民國七十三年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七歲。

 

紀樹根﹝一九二三~一九八九年﹞

 

   紀樹根,龍井鄉海埔厝人,民國十二年﹝大正十二年,西元一九二三年﹞生,龍井公學校高等科畢業。紀氏曾被徵召為日本志願兵,任軍曹。光復後,致力於本鎮消防之充實與消防員之操練,歷任義消分隊長。
   民國六十二年當選第六屆鎮長,連任第七屆。任中鎮內巷道獲得多方興建改善,屢獲鎮民稱道與上級賞識獎勵。
   後移居清水鎮。民國七十八年逝世,享壽六十六歲。

 

楊國瑋﹝一九二四~一九七九年﹞(圖十九)

 

   楊國瑋,本鎮洛泉里人,民國十三年﹝大正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生,台南師範專科學校進修班畢業。曾任沙鹿鎮鎮民代表一屆,歷任教員、主任、校長,服務教育界計三十年餘載,桃李滿天下。於梨山國小校長任內,蒙先總統   蔣公召見嘉許。於民國六十八年大肚鄉永順國小校長任內去世,享年五十六歲。

 

李成章﹝一九二九~一九六二年﹞(圖二十)

 

   李成章,本鎮鹿寮里人,民國十八年﹝昭和四年,西元一九二九年﹞生,台中商業學校畢業。曾任銀行行員、台中縣議會第三、四屆議員。問政犀利中肯,素有「小鋼炮」之稱。民國五十一年歿。

 

李樹勳﹝一九二九~一九八○年﹞(圖二一)

 

   李樹勳,本鎮洛泉里人,民國十八年﹝昭和四年,西元一九二九年﹞生,台北師範專科學校畢業。曾任梧棲國小、沙鹿國小、鹿峰國小教師及主任。歷任文光國小、僑忠國小及北勢國小校長,服務教育界凡四十餘年。任內竭盡心力,努力辦校,終因積勞成疾,於民國六十九年病逝。

 

許金城﹝一九三一~一九九一﹞

 

   許金誠,本鎮鹿峰里人,民國二十年﹝昭和六年,西元一九三一年﹞生。台中第一中學高級部畢業,荐任升等考試及格,曾任沙鹿鎮鎮民代表會秘書。
   民國六十六年當選第八屆鎮長,建樹頗多。任滿後,服務於台中縣民政局。民國八十年去世,享年五十九歲。

 

郭紂﹝一九三二~一九九二年﹞(圖二二)

 

   郭紂,本鎮興安里﹝原興仁里﹞人,民國廿一年﹝昭和七年,西元一九三二年﹞生,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
   佃農家庭出身,家境貧困,七歲其父被地主解除租約,從此家中舉債度日。
八歲入沙鹿公學校,雖然成績優異,師長勸導繼續升學,然因家境貧清寒,決定留家幫忙農事,並兼小販生意。廿一歲服兵役退伍後決定從商,做糕餅生意維生。夫妻以手搖機器和借來的半包麵粉開始食品製造生涯。經過二十餘年努力,終於建立信譽,創立盛香珍食品廠,製造餅乾、瓜子,後又於台中港工業區創辦華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郭氏畢生不忘感念政府德澤及社會之眷顧,熱心公益與學校教育。生前加入台中港區扶輪社。歷任台中縣糕餅同業公會常務理事、理事長、沙鹿義勇消防隊顧問,扶輪社社長,又因挹注興學,為國家作育英才,慷慨捐輸,恤貧扶苦從未間斷,榮膺民國七十年度台中縣好人好事代表。
   郭氏於民國八十一年逝世,享年六十。

 

翁柏哲﹝一九三四~一九七七年﹞

 

   翁柏哲,筆名白鐵,本鎮洛泉里人,民國二十三年﹝昭和九年,西元一九三四年﹞生,為縣議員翁二姓之長子。北二工業學校畢業。
翁氏身材魁梧,喜愛運動,然於民國四十二年因腿肌破裂內出血淤積於骨髓致發炎,全身癱瘓。
   癱瘓後,蒙舅父專心傳授吉他,並且研究樂理;當時音樂書籍多英、日、文本,故翁氏勤研英、日文,日後對英、日文皆有很深的造詣。
   著作《西班牙吉他教本》、《卡爾卡西六十號廿五練習曲》等四十多種,弟子多人,均已是職業或業餘性的吉他樂手。
   翁氏癱瘓後,得蔡鴻霞女士照顧鼓勵,經過十二年,翁、蔡二氏結婚。時翁氏三十一歲,蔡氏廿八歲。
   翁氏於民國六十六年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蕭進堂﹝一九三六~一九七五年﹞

 

   蕭進堂,本鎮鹿峰里人,民國二十五年﹝昭和十一年,西元一九三六年﹞生。畢業於省立台中師範學校。在教育界服務前後十餘年,曾任教師、主任及清水鎮東山國小校長。民國六十二年接觸政壇,在台中縣海線地區以最高票當選第八屆縣議員。
   蕭氏當選議員以來,熱心為民服務,積勞成疾,民國六十九年病逝台北,享年三十九歲。

 

蔡恆櫰﹝一九五四~一九七九﹞

 

   蔡恆懷,本鎮興仁里人。民國四十三年出生,係會計事務所負責人蔡振耀次子。台中私立嶺東商專畢業。
   六十六年四月底,蔡氏新婚後入伍,入伍ㄧ個多月,部隊正舉行實彈演習,突遇傾盆大雨,演習不得不暫停。返回營房途中,遇到霧峰農工的數十名女學生,想要涉足橫渡草湖溪。渡溪至一半時,山洪暴發,兩名女同學迅即被捲進溪流。正當此時,蔡氏一躍而下,在洪流中奮不顧身救人。及時挽回兩名女學生性命,但自己卻因體力消耗殆盡,被洪水捲入急流,沖走三百多公尺。等到袍澤們將他扶抱上岸時,蔡氏已因頭部受溪流石塊撞擊,流血不止,宣告不治,享年二十三歲。
   蔡氏雖未及獻身戰場,但已發揮中華民族捨己救人,捨生取義的傳統精神。他雖不幸罹難,但他「求仁得仁」的精神,永活在本鎮鎮民心中。

檔案下載(或附件)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4-03-28
  • 發布日期: 1994-01-01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沙鹿區公所
  • 點閱次數: 9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