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現在位置 首頁 > 便民服務 > 沙鹿鎮志 > 宗教篇
  • 友善列印
  • 回上一頁

寺廟沿革

第二章 寺廟沿革

 

   本鎮之主要寺廟,包括佛教寺院天元禪寺、碧連寺、竹林禪寺和善德寺;道教寺廟七賢慈惠堂;理教寺廟萬聖紫竹寺;以及為數甚夥之屬於民間宗教之寺廟。一般而言,這些寺廟均較富規模,信眾較多,而且大部已向政府辦理登記。佛教、道教和理教寺廟,前節已詳加介紹,在此不贅。底下特針對屬於民間信仰宗教之寺廟,分別予以介紹。

 


   朝興宮,位於洛泉里和平街十八號。主祀天上聖母,配祀神農大帝、註生娘娘、祖師公、觀音佛祖、地母娘娘和太子爺等。主要祭典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聖母神誕。該廟信眾,日據時期,除沙鹿街居民外,尚有一部份來自於梧棲港街。目前信眾,大部為本鎮各里居民,少數來自鄰近鄉鎮。朝興宮,創建於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為本鎮最早建立之寺廟。據其《沿革誌》記載,當奉旨來台撫慰大甲番族之欽差,於海上突遇暴風而得以脫險平安在水裡港上陸,依其看法係蒙媽祖庇佑所致,為感謝神恩,特建廟奉祀。乾隆三十年(西元一七六五年),沙鹿庄居民王發又募款重修。乾隆末年,巡台御史黃叔璥行至本鎮為坐騎鐵蹄所傷而能迅速痊癒,認為係聖母庇佑所致,為報神恩,再度蓋屋圬壁。光緒年間,王德和、鄭金堆、張海龍和陳貞諸信士,又發起募款補修倒壞部份。民國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三月十九日,中部大地震,廟宇倒塌,信士李草語將其改建為木造。光復後,四十一年至四十三年(西元一九五二-一九五四年),王聯錦、紀金選、洪斗等諸多信士獻地捐資重建。至六十一年(西元一九七二年),又加以重修,廟貌更加莊嚴堂皇。

 


   沙鹿保安宮,座落於本鎮沙鹿里四平街一八一號。主祀三山國王,為客家移民之守護神。從祀神農大帝、觀音菩薩和註生娘娘。此廟建於乾隆十年(西元一七四五年)。早期福建汀洲的客家人移入本地,為了隨身保佑平安,便利膜拜,乃恭請六尊三山國王神像,安座於今中正街福利宮廟址。後與福利宮互換,遷至現址。到了嘉慶十年(西元一八○五年)。福佬人亦募款於附近建立玉皇殿(即天公廟)。因閩粵民人對立日趨激烈,客家人惶恐難安而遷往東勢,該廟遂成福佬人膜拜之所。民國十八年(西元一九二九年),廟貌已破敗不堪,地方望族陳時全諸人因之倡導重建。民國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日人進行市區改正,擬將廟宇前半拆除築路,幸得當時保正李草語等人商妥張運廟祝犧牲住宅二棟,將現四平街路線向東彎曲,廟貌方能保持完整。民國七十三年(西元一九八四年),該宮再度翻修完竣,入火安座,並舉行祈安慶成福醮。本宮之主要祭典,每年農曆二月二十五日、六月二十五日和十月二十五日分由三次舉行。信眾除沙鹿各村里外,部份屬清水、梧棲、龍井和大肚等鄰近鄉鎮之居民。每逢迎媽祖,均熱鬧異常,向來即為民間一大盛會。
玉皇殿,俗稱天公廟,位於沙鹿里四平街一二三號。主祀玉皇大帝,配祀南斗和北斗星君、張天師、王天君、太子和玄天上帝等。嘉慶八年(西元一八○三年),先由信士何聲良恭請玉皇大帝神像來台。嘉慶十年(西元一八○五年),旱魃為虐,民生維艱,當時大肚中堡五十三庄人士(包含今沙鹿鎮全部和梧棲、龍井、大肚部份村里),為求風調雨順,物富民豐,遂共議建廟供奉。同治十三年(西元一八七四年)和民國七年(西元一九一八年),各擴建一次。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因中部大地震而傾圯。光復後,由黃南山等人募款改為瓦造。後來又再崩塌,民國五十一年(西元一九六二年),由洪斗等人整建,然因經費拮据而中止。五十七年(西元一九六八年),許資鑣繼續領導重建。於次年動工,至六十一年(西元一九七二年)落成。畫棟雕梁,美侖美奐,至今仍堪稱全鎮第一。每年農曆正月初九,為玉皇大帝聖誕之日,原五十三庄內之信士,扶老攜幼,前來朝拜,盛況空前。

 


   福利宮,原稱福德祠,主祀福德正神,座落於美仁里中正街二十三號。原在玉皇殿之北,後因與保安宮交換廟地而遷至現址。最初可能創建於沙轆新庄初成之時,最晚不超過乾隆十年(西元一七四五年)。道光十六年(西元一八三六年),信士陳廷劍倡議重修。後因年久失修,遂至毀壞不堪。到民國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鎮民莊萬教於里民大會中倡議重修,得林猷清、許資鑣、陳詩烈諸人出面領導。同年九月開工,不數月即告完竣。因此廟位於市區中心,農工商人往來祈求福利,莫不稱便,因改福德祠為福利宮。民國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因屋頂漏雨,遂乘玉皇殿修建大殿之際,重新改建,當年即告落成。該廟每年於農曆二月二日和八月十五日舉行祭典,信眾遍佈沙鹿街內五村里。
   永安宮,位於興仁里斗潭路三七○號,為興仁里(埔尾)的信仰中心。原主祀金府千歲,係乾隆年間台南蚵寮保安宮送王船,本地庄民將其神像迎回建廟供奉,迄今已兩百多年的歷史,現今仍經常前往該地進香。到民國七十一年(西元一九八二年),增塑朱、岳、紀、伍、池、溫等六尊神像同龕並祀,號「七府千歲」。道光八年(西元一八二八年),信士王助曾予重建。光緒九年(西元一八八三年),陳番薯將其遷建於今地。民國元年(西元一九一二年),因受暴風雨侵襲而倒塌。到了四年(西元一九一五年),方始由庄民陳心愉倡首重建。原為土造小廟,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予以擴建。五十五年(西元一九六六年),再度補修。六十九年(西元一九八○年),又由楊清欽、謝進來、陳榮吉和柯江松諸人主持重修工作,至七十一年(西元一九八二年)告竣,廟貌更加雄偉壯觀。

 


   保寧宮,位於斗抵里斗潭路一四○路,為斗抵里村民之信仰中心。原主祀朱府千歲,從祀溫、池府千歲,民國七十五年(西元一九八六年),再增添邢、李府千歲兩座神像,合稱「五府千歲」。配祀神祇有註生娘娘和神農大帝。該廟相傳係創建於咸豐元年(西元一八五一年),由庄民王景元、王道永首倡獻地,勸募重修,終成一土牆草屋,取名「保雲宮」。民國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保正王新登、王劉萬守再行倡導,改建為「土角壁、紅瓦頂」結構堅固之廟宇。民國四十七年(西元一九五八年),在里長王再碧推動之下,改為磚造,增建東廊,易名為「保寧宮」。七十二年(西元一九八三年),又進行擴建,次年造成。該廟每年舊曆八月二十五日,舉盛大祭典,並赴台南縣南鯤鯓代天府割香。

 


   義聖宮,位於鹿峰里中山路松風巷十三號。主祀關公、從祀神農大帝和福德正神。信眾遍佈於鹿峰、鹿寮兩里。距今約百年前,已由當時總理林潘林姓家族供奉。至民國三十七年(西元人一九四八年),方始建廟,成為附近居民崇拜對象。六十六年(西元一九七七年),進行重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舉行祭典,並擲筶選擇高雄、礁溪和四湖其中之一,前往割火。

 


   竹林里保安宮,位於該里中山路七十六巷二十四號。主祀廣澤尊王,從祀太子爺、神農大帝和土地公。每年主要祭典,為農曆八月二十二日。最初是由童姓村民自大陸迎回廣澤尊王金身,於家中奉祀。民國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據云因神明顯靈希望建廟,故有保安宮之創建。其信徒主要為今竹林里中心部份之童姓居民,約佔里中總人口之三分之一。其他,尾厝一帶之村民供奉觀音菩薩,紅毛井一帶的村民則奉祀媽祖。最先亦均供奉於私人宅中,自五十二年起,也創建廟宇奉祀。

 


   崇寧宮,位於犁分里七賢路四十五號,為該里之信仰中之心。主祀玄天上帝,配祀池府王爺、太子爺和土地公。每年農曆三月三日、六月十八日和九月七日舉行祭典。因九月七日兼謝平安,故典禮較為盛大。每年固定有一神輪流前往外地割香,玄天上帝前往后龍,池姓王爺前往南鯤鯓代天府,太子爺則前往高雄三鳳宮。該廟創建於民國三十年(西元一九四一年)。七十二年(西元一九八三年),村民張慶堂倡首重建,至八十二年(西元一九九三年)二月六日,方纔竣工。廟貌雄偉,氣象萬千。

 


   福興宮,座落於福興里鎮南路福嘉巷八號。主祀王勳千歲,亦稱福興公。是本鎮鎮民唯一受鄉民感念而被奉祀為神明之例子。從祀開台聖王、湄洲聖母、王天君、神農大帝、太子元師和福德正神。王勳,乾隆十九年(西元一七五四年)生於園車埔庄(福興里)。父王丁,母陳月雲,世居福建省晉江縣安海西街第八島,以農為業。王勳,自幼習武,臂力驚人,慷慨尚義。先以砍材燒炭為主,後改駕大車(即牽牛車),為人搬運貨物,往來於沙轆、牛罵頭、大莊、梧棲、大肚和鹿港之間。是時漳泉械鬥頻仍,他常出面排難解紛,並掃蕩地方賊匪,鄉里得以安寧,人尊之為「大哥」。乾隆五十一年(西元一七八六年),林爽文起義抗清,以王勳和莊大田為先鋒。因王勳助攻彰化縣城有功,升其為平海大將軍。乾隆五十三年,林爽文失敗被捕,王勳逃至虎頭山亦為清兵所執,就地正法。乾隆五十五年(西元一七九○年),本地漳泉再度械鬥,雙方死傷慘重,唯園庄民犧牲甚微,以為係王勳顯靈庇佑所致,故共議建廟奉祀。是年八月破土,十月竣工,名之為「福興宮」。村民感念其恩德,不直呼其名,故尊之為「福興公」。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北勢庄民陳溪水曾主倡重建。民國五十六年(西元一九六七年),又因廟宇殘破而重建。農曆正月十七日,為福興公聖誕,園十二庄(即北勢頭、車埔、過洋仔、坑仔底、三塊厝仔、三角仔、六路厝、南勢坑、晉江寮、埔仔、後厝仔和鹿仔港寮等十二庄)庄民皆來朝拜,熱鬧非凡。

 


   青山宮,位於北勢里東晉路五十二號。是北勢頭(含今北勢里福興里)居民的信仰中心。廟中主祀青山靈王,據說即三國時期東吳名將張滾。配祀五谷神王(即神農)、太子元帥和土地公等。乾隆五十年(西元一七八五年),西平門樓內陳氏祖先首將青山靈王神像奉請至北勢頭祭拜,由於威靈顯赫,庄中士紳遂協議建廟奉祀。乾隆五十二年,以土石為壁,茅草覆頂,廟宇雖簡陋,但神像有大王、二王、三王之分,據說靈妙異常。至嘉慶六年(西元一八○一年),由管理廟務之心匏仔伯將屋頂翻修為瓦片。光緒四年(西元一八七八年),庄民陳水又倡議重建。至民國六十六年(西元一九七七年),廟貌已破舊不堪,地方人士鄭益、陳陣、陳旋一和洪來發再議建廟。六十八年又由陳敏雄繼續籌資修建,次年落成安座。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三日舉行祭祀大典,信士雲集,熱鬧異常。

 

  
   南勢里慶安宮,位於南勢里南陽路八十號,為南勢坑村民之信仰中心。主祀玄天上帝,配祀地藏王等諸神。原名「上帝廟」,民國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更名為「慶安宮」。該宮創建於咸豐五年(西元一八五五年),到了民國二十三年(西元一九三四年),廟宇已過於老舊,殘破不堪,地方有志之士乃共同會商聚資重建。民國五十年(西元一九六一年),又進行改建,廟貌煥然一新。每逢舊曆三月三日,為玄天上帝之誕辰,均舉行盛大祭典。南勢坑居民,扶老攜幼,紛紛前來朝拜。

 


   關帝廟,亦稱「南斗宮」,位於南勢里南陽路三角巷一號。主祀關聖帝君,從祀媽祖和朱府王爺。為南勢里舊名三角仔居民之信仰中心。原先三角仔分為三角頭,各有其主祀神明。北角居民拜關聖帝君,西角拜媽祖,中角蔡厝則奉祀朱府王爺。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三角頭居民共同會商合建南斗宮,供奉關聖帝君,並以媽祖和朱府王爺從祀。祭典日期統一為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宣統三年(西元一九一○年),庄民陳清發起改建。民國六十八年(西元一九七九年),又議決重建,至七十年落成安座。

 


   埔子里慶安宮,位於埔子里屏西路古月巷十七號,為原埔仔庄居民之信仰中心。原先主祀李王爺,後來加上池、吳、朱、范四王爺,變成五府千歲。從祀五谷先帝、廣澤尊王、太子元帥等二十餘尊神明。最初,李王爺神像係由大陸奉請來台,在一李姓居民宅中供奉。咸豐六年(西元一八五六年),因李家欲移居他處,據說神明不願遷移,遂由同庄其他李姓居民聚資建廟。光緒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九六年),陳舉薦、陳猛發發起重建。民國五十七年(西元一九六八年),又由陳姓族人獻地,遷建於現址。該宮祭拜李王爺之日期為農曆七月初一,係按福建同安馬巷廳李府王爺金身安座的日期所訂定,與一般農曆四月下旬的慶典有所不同。

 


   埔子里保安宮,原稱為順安宮,座落於埔子里保順路二十七號,是埔子里原三塊厝居民的信仰中心。主祀保生大帝,配祀清水祖師、洪公祖師、地藏王和蘇府千歲。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祭典,每隔三年還到台南學甲慈濟宮進香。該宮創建於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原先保生大帝神像係供奉於童能家族私宅,為私家祭祀之神明。是時,因童能欲轉居他庄,遂將神像讓予當地居民,建廟供奉。最初廟宇係一草屋,光緒三十三年(西元一九○七年),庄民陳超然、陳漢度曾募款進行修建。民國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受中部大地震波及,廟宇有所毀損,村民陳炎倡議重建,但因財力不足,僅以土石修綴。六十五年(西元一九七六年),陳副、陳再生諸人有感於廟宇破舊腐損,再度倡議集資重建,至六十七年落成。

 


   永天宮,位於埔子里保順路一號,為原先鹿仔港寮居民之信仰中心。主祀天上聖母,從祀城隍爺、觀音菩薩、太子元帥和五谷先帝。道光二十五年(西元一八四五年),由庄民洪墻倡首創建。民國六十年(西元一九七一年),再度進行改建。六十八年(西元一九七九年),又加蓋左右護龍。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舉行祭典。間或前往北港朝天宮割香,近三年來則改赴福建湄洲天后宮。

 


   蘇王爺廟,座落於晉江里東晉路二十六號,為原來六路厝居民之信仰中心。主祀蘇府王爺,配祀池府王爺、金三府王爺和十三王爺。創建於道光二十九年(西元一八四九年),由蔡等倡首六路厝庄民共同集資修建。民國三年(西元一九一四年)和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三年),曾兩度進行改建。六十二年(西元一九七三年),由陳武雄、陳新鹿倡首擴建。六十五年,又再行擴建。該廟之祭典,原先蘇府王爺為農曆十一月一日,池府王爺六月十八日,金二府為五月十三日,後來皆改於農曆十一月一日同日舉行。

 


   六路里朝順宮,位於六路里南陽路十三號,為六路厝居民的信仰中心。咸豐五年(西元一八五五年),庄民陳念首倡集資創建。民國二十八年(西元一九三九年),曾重新修建。民國四十一年(西元一九五二年)改修磚瓦,規模小而簡陋。後來雖經屢次修建,然均無一竟告全功。最近一次重建,至八十一年(西元一九九二年)方始大功告成。廟貌肅穆堂皇,煥然一新。因之,舉行慶成祈安清醮,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本宮主祀天上聖母,從祀玄天上帝、三府王爺、觀音菩薩和福德正神。原先祭典以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最為盛大,到北港朝天宮進香,連續三年再間隔三年。近年來,農曆十月十一日為金府王爺聖誕,亦舉行祭典,同時兼謝平安,車水馬龍,鑼鼓喧天,最為熱鬧。

 


   公明里保安宮,座落於公明里中清路信義巷六號。原位於公館庄,為該庄庄民之信仰中心。同治八年(西元一八六九年),有名叫黃鑼者,自泉州南安詩山鳳山寺請來廣澤尊王神像,置於家中供村民膜拜。後據傳因廣澤尊王屢於地方械鬥中庇佑庄民,故將黃鑼住家買下充當廟宇,進行供奉。民國四十九年(西元一九六○年),為配合清泉岡機場擴建,部份村民遷至今公明里,遂於現址再建保安宮,以為村民朝拜之地。本宮主祀廣澤尊王,配祀天上聖母和福德正神。每年農曆八月二十二日,舉行祭典。

 


   西勢里慶安宮,位於西勢里中清路安樂巷二十號,為原西勢寮居民之信仰中心。主祀保生大帝,附祀哪太子、玄天上帝、池府千歲和神農大帝。最初,本庄庄民蔡燕之祖先,自泉州晉江縣帶來保生大帝神像,於宅中奉祀。光緒十一年(西元一八八五年),蔡燕等人倡首集資建廟。其後,雖幾經修繕,但仍為草屋。至民國五十七年(西元一九六八年),陳天註、蔡西川倡首改建磚造完竣。農曆三月十五日,為保生大帝誕辰,每年均舉行盛大之祭典。
清泉里保安宮,座落於清泉里東海路,為該里居民信仰中心。本宮亦主祀廣澤尊王,從祀神明有媽祖和太子元帥。和公明里保安宮一樣,本宮也從公館庄保安宮分出而來。民國四十九年(西元一九六○年),清泉岡機場擴建之際,公館庄遷村,有部份村民移居今之清泉里。至五十二年(西元一九六三年),遂於今址創建保安宮,以作為村民參拜廣澤尊王之所。祭典日期,也訂在舊曆八月二十二日。

 


   連山盧文巖,位於中棲路三二號,為鎮民蔡粉私建之廟宇。主祀觀世音,自民國八十一年(西元一九九二年),又配祀天上聖母、玉皇大帝、註生娘娘、關聖帝君、城隍爺等八尊神明。先是於光復前三十一年,日人自雲南連山迎回一尊觀世音神像,於大度山甘露寺供奉。光復後,日人撤離台灣,蔡粉即將觀世音神像迎回,安置於沙鹿街三角公園內。至民國五十五年(西元一九六六年),蔡粉開始創建此廟,據說係受觀世音托夢指示云云。因格於私人財力,該廟之修建始終是斷斷續續點點滴滴地進行,至今尚未完全完工。蔡粉虔誠堅決之精神,的確令人讚佩。此廟之祭典日期為農曆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和九月十九日,每年這三天和每月初一、十五,都大開廟門供人朝拜,信士來自全省各地。

 


   鹿寮里護安宮,位於鹿寮里金星巷三二號。主祀廣澤尊王,亦稱「郭聖王」或「聖王公」,配祀玄天上帝、李鐵拐仙祖、包公、五府千歲,地藏王菩薩、天上聖母和福德正神、祭典日期為農曆八月二十二日和二月二十二日。其信徒主要為鹿寮里居民。本宮主神廣澤尊王,係乾隆三十七年(西元一七七二年)自福建省泉州南安分香而來。光緒三年(西元一八七七年),本村陳萬守等三十餘人有感廣澤尊王威靈顯赫,遂決議成立神明會「聖王公會」,以便對其恭奉。次年,集資購地,名為「聖王公埕」。民國二十四年(西元一九三五年),首先建一木造房屋,作為祭典臨時壇。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八年),由當時里長陳文進募款改建為土造草茅,稱之為「聖王公壇」。四十四年(西元一九五五年),更名為「護安壇」。四十九年,由陳平順等人集資改建為土造瓦屋,並更名為「護安宮」。六十九年(一九八○),又由陳敏政、陳區等人倡首重建,至七十一年十一月落成。

 


   祿清宮,位於埔子里中棲路十三號,為王子清私人獻地斥資興建。主祀玄天上帝,從祀保生大帝、觀音佛祖、目犍尊者、註生娘娘和福德正神。民國六十八年(西元一九七九年)十月創建,至今仍在補修當中,尚未完全竣工。祭典為農曆三月三日,信徒大部來自台中市區。

 


   巡安宮,位於鹿寮里福鹿街一○六號。主祀蘇府王爺,配祀媽祖、玄天上帝、神農大帝、九天娘娘、蘇將軍、關聖帝君、福德正神等。蘇府王爺,最早為鹿寮陳姓私人供奉。民國七十三年(西元一九八四年)建廟後,遂為附近角頭村民之崇拜中心,每年於農曆四月十二日、七月十五日和冬至,舉行祭典。
浩安宮,位於斗抵里太平路十五號。主祀包府千歲。最初,民國三十三年(西元一九四四年),村民黃波塑包府千歲金身在家奉祀。後來,由何泰山、林萬福和何太平諸人發起建廟。六十九年(一九八○),興建二樓,樓上供奉觀音佛祖、普庵佛祖和玄天上帝,一樓則奉祀包府千歲、天上聖母和城隍尊神,至七十年方纔全部完工。祭典日期,原先為農曆正月十五日,後來改為三月二十三日。斗抵里漂仔墘居民,均為該宮之信徒。

 

   
   紫雲宮,位於竹林里中山路紅竹巷二十二號。主祀天上聖母,配祀神農大帝和註生娘娘。本宮之起源,係始於光緒五年(西元一八七九年)三月,本庄居民許正火隨梧棲庄士紳前往湄州島天后宮進香,求聖像三尊回台。其中一尊迎回許家供奉,庄內善男信女前來朝拜,絡繹不絕。光緒二十五年(西元一八九九年),時值許家翻修舊屋,議遷王家,因其過於偏僻不在庄中心,遂遷黃家。光緒三十年(西元一九○四年),聘請沙鹿庄鄭欉法師取宮號為「紫雲宮」。後遷趙家供奉,至光復後再遷童家。至覓地為止,雖有宮稱但無宮址。幸逢黃萬芳、王文英諸人捐地,遂於民國七十三年(西元一九八四年)開工建廟,次年落成。本宮祭典日期為農曆三月二十三日,信徒除紅竹巷外,尚包括童厝、阮厝部份居民。

 


   玄聖宮,位於福興里鎮南路永福巷二號。主祀玄天上帝,配祀太乙真人、九天玄女、太子元帥、城隍爺和福德正神。該宮為現管理人陳勝美募款私建。最初,陳氏祖先自泉州晉江迎來蘇府王爺在家供奉,民國五十八年(西元一九六九年)建廟。六十四年(西元一九七五年)九月,成立本宮,供奉中壇木太子元帥。次年三月,又從后龍迎回玄天上帝金身。六十七年,陳勝美協同諸信士再倡首重建。遂於七十二年(西元一九八三年)五月動工擴建,至九月完成。本宮祭典日期為農曆九月八日和三月初三,信眾大部來自台中市、苑里、大甲、大雅、水湳等地,其中尤以梧棲最多。

 


   紫浩宮,位於沙鹿里大同街一○五巷四號。目前管理人為王瑤宗。主祀廣法天尊,即秦廣王,係自大陸四川省酆都縣曜靈宮分靈而來。明鄭時期,先傳至麻豆,大約一白零八年前,隨商旅遷至沙鹿社口(即居仁里)。是時,王瑤宗祖父王時益做裁縫與製麵條為生,出首聯合商人奉祀廣法天尊之香爐。至日據後期皇民化運動期間,方纔塑像輪流奉祀。後來輪到斗抵里何榮萬當爐主時,又重塑金身,並建一簡陋廟宇供奉。民國六十四年(西元一九七五年),又加以改建。本宮信徒主要為市場內之生意人。農曆十月三十日,為天尊聖誕,舉行祭典。因七月底商人生意煩忙,分身乏術,故每年均擇於農曆八月一日,進行普渡,盛況空前。
﹝表一﹞本鎮已登記寺廟一覽表
﹝表二﹞沙鹿鎮各里神壇調查表

相關圖檔

  • 市府分類: 一般行政
  • 最後異動日期: 2024-03-28
  • 發布日期: 1994-01-01
  • 發布單位: 臺中市沙鹿區公所
  • 點閱次數: 10886